第413章 最大的黑手
�设计成类似的自稳态,让它们始终自动回复理想值。”

  “boss,我明白你的想法了。”

  “可以沿用这个思路改造生态圈吗?”

  “可以,实际上地球的生物本身就具备这种功能。以人为例,当食物缺乏的时候,女人会自动降低怀孕几率,当食物丰沛的时候,女人又会提高怀孕几率,这是人体的自主调节,应该就有类似于你说的自稳态的概念。”

  “既然生物本身具备类似于自动调节的功能,为什么还会经常出现生物圈崩溃的现象?”

  “也许是设计缺陷,也许是生物自主调节速度赶不上环境要素变化速度。”

  自主调节速度慢......环境变化速度快......

  是了,在一个荒岛上放养鹿群,鹿群没有天敌可以自由繁殖,制约鹿群数量的唯一要素就是荒岛上草场面积。

  按理说鹿群应该始终保持在合适的数量上,但实际上不是,鹿群的数量是在泛滥成灾与大面积饿死之间不断周期性波动的。

  这说明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生物的自主调节功能要反应速度慢,存在较长的滞后期,这个滞后期的存在,导致生态系统中不断出现巨大的干扰波,这种干扰波实际上是生态系统的最大敌人。

  想到这里,孟阳脑子中灵感闪现。

  “章鱼博士,如果将生物对环境变化的自主调节视为一种生物指针,那么我们调节生物指针,提高它的敏感度,不就可以减少无序波动的振幅,提高自稳态水平吗?”

  “boss,如果沿用你的思路,我们恐怕需要更改将生物圈内绝大多数生物的基因。”

  “为什么?”

  “不同生物适应的是不同的生态圈,不同的环境。地球这个大生态圈孕育出来的生物,它们的生物指针是对应于地球这个大体量环境的。他们的生物指针敏感度放在地球环境下是合适而适度的,但是将它们放在只有十几个立方公里大小的模拟生态圈中,它们的生物指针就严重不合格了。”

  “我们这23个生态圈,选取的所有生物都是取自地球环境,所以它们的生物指针都过于迟钝,我们恐怕需要全部调整一遍。”

  “一种生物对应一种生态圈嘛......”

  “是的,我相信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繁殖代际,生物会自主调整自身,适应环境。”

  “既然如此......那么就调整吧,将我们生态圈中的所有生物的生物指针都调整过来,然后设计自稳态结构。我相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