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南涝北旱
得到缓解,水患退去,灾民不能及时安置,不只于皇上新政有污,甚至会引得民怨天变,动摇国之根本。

  水火无情,天灾之下,凡人何其渺小。陆如雪更担心,大灾后必有大疫。有心想替穆玄阳解忧,可又怕落得一个后宫干政的名声。

  想来想去,派了白广去请了太子过来。将心中主意,与儿子仔细商量了一番。看着儿子拟了条陈,又拿回东宫,与师傅们商量后,这才写了奏折,承给了皇上。

  “好!”看了儿子的奏折,皇上大喜过望,“太子能深体朕躬,心系万民,朕百年后,有太子继位,仍可保我大周万事基业。”

  太子虽因此事,受皇上嘉许,可却未见一丝喜色,毕竟这主意并不是他想出来的。可他答应过母亲,不会将此事说与皇上知道,只得领赏谢恩。

  皇上心里高兴,拿着儿子的奏折,来了坤宁宫,“如雪,你看,这是庭儿今天承上的奏折。”

  “奏折里提到,趁着这次南北天灾,可以向朝官及各地富贾商绅募捐,先在各州治所,兴建惠民署。”

  “看这里,庭儿还提到要在惠民署里,建医馆为穷苦受灾的百姓,免费看诊医治。”

  “还有这里,提到惠民署,可以收容灾后的孤儿幼子,由惠民署提供他们食宿,并加以训练。男孩儿可学些功夫,以后充作军户。女孩儿送去针工局。”

  “这里提到,除安置灾民外,还要组织灾民,参与城池的修建。”

  “还有…。”这还是陆如雪第一次看到皇上,因为太子的事,而如此兴奋。不光指着奏折,一点儿一点儿的向她解释,甚至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太子乃国之储君,本就该替皇上分忧。这点儿小事儿,若是都做不来,岂不枉费了皇上的谆谆教诲。”

  “太子身边的几位师傅,都是鸿儒饱学之士,只怕这奏折,并非太子一人所想。”陆如雪心里高兴,可嘴上却不会这么说。

  “皇后一向代人宽和,偏就对太子严厉。”太子尚未及冠,就能主动想着替父亲分忧,已是难得。穆玄阳也知,妻子是心里欢喜,只是嘴上不说而已。

  “慈母多败儿,我可不想教出一个,不知民间疾苦的孩儿。”由着皇上高兴,陆如雪又说笑了两句。

  “玄阳,庭儿这主意虽好,可我看着,想的仍不够全面。募捐虽好,却不可能是长远之计,这惠民署要想长存,造福百姓,只怕还要以田以商养之。”

  “署中官员,要不为名不图利,一心为百姓造福,只怕也不是那么好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