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投石问路
��子太傅大人,更是手握灵蛇之珠,怀抱荆山之玉,仍拥大才之德贤者!”

  “教令晚辈,如有缘得见,必当恭听聆训。而今在这怀远县,却有幸能得见陆三先生,并会饮一叙,实乃晚辈之福气也!”

  陆承耀并没有因为穆玄阳赞其父兄,高抬自己而自许,反则言语间更加谨慎起来。

  穆玄阳甚少如此夸人,本来是想借此打听一下陆府大小姐的事情,却事得其反。

  可见陆承耀与那些白面儒冠之人,全然不可同日而语。他也只得收起了打探的心思,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两人又对饮了几杯,穆玄阳再未提起此事,陆承耀这才放松下来,不再如先前那般警惕。

  “不知穆三少爷怎会突然从北平来到此地?若是方便,可否实言以告之!”

  “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又何需隐瞒。是父王命小子这次先回乡祭祖,后返京暂居。并依皇命,欲为太子嫡出二子的伴读!”

  说起此事,穆玄阳脸上的笑意明显淡了一分。这伴读的身份,不过是一个好听的借口罢了。

  这一次进京的,不只是他。还有代王、秦王、晋王、吴王、楚王、齐王等,十四位已封王皇子的嫡出之子。

  所以说的好听些,他们这些人是太子之子的伴读。说的不好听,不过是皇上留在京中的人质罢了。

  这件事皇上并没有下有明旨,陆太傅寄来的家书中也未有提及,所以陆承耀并不知内情。

  而穆玄阳也不愿多提,所以陆承耀也就没再多问。

  不过皇上祖籍宿州,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既然是祭祖,那穆玄阳必是打算经怀远而去宿州。

  “穆三少爷此番从北边来,又转至应天府后途经此地,想来尚不得知!”

  “此时正值桃花汛,淮河水患成灾,此时去宿州,只怕驿道难行!”

  “若是三少爷不赶时间,不如在陆府暂住,等水患退去,再行赶路!”

  宿州那边早已成了一片泽湖,此时前去只怕会有危险。既然穆玄阳救了自己的女儿,而陆承耀又已知前方危险,总不能不提醒一句。

  “这个消息,晚辈当真有所不知,多谢陆先生提醒。那晚辈就不客气了,再多叨扰先生几日!”

  如果陆承耀所言非虚,那穆玄阳还真的走不得。只得先留了下来,然后派人前去宿州方向打探。

  二人又坐了一会儿,直喝到壶中酒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