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
,挑开它就是了。”郑叔说着,就要紧步上前,超过诸筱。

  “不不不,还是我走前面吧,田埂上干湿不定,郑叔你要是有闪失就不好了。”诸筱赶紧拒绝,强打精神,快步往前。

  郑叔听着,呵呵一笑,也不勉强,依旧缓步跟上。

  越近山腰,路越难行。本是黄土泥路,加之近日雨水,路面干泞不定,一脚踩下抬起,往往带起不少泥点泥块。除了郑叔借着拐杖走的略微平稳,其余众人无不聚精提神,分外小心。

  “当年上山下乡,这种路真是走了不知道多少遍。”李云英突然感慨了一句,“那时候一根扁担两筐秧苗,走的健步如飞。现在年纪大了,空着手都怕摔了,真是老了啊,哎。”

  “插秧的时候,田坂上还要敲锣打鼓,加油鼓劲。等人从田里上来,两脚都是挂满了蚂蟥,还要拿蜡烛烧。想想那时候条件那么艰苦,现在想起来倒也没觉得多苦。”焦悦接茬道。

  “一路渴着过去,渴着回来,都累坏了吧我们去用餐吧。”郑叔对着大家说道。

  众人点点头,这次郑叔领着大家,进了院门,往餐厅走去。

  进了餐厅,取餐区的人早就挤得满满当当,说也奇怪,现在诸筱去外面吃饭,点餐前后大家都是有序排队。但到了这里,这一规矩好像就从来没存在过一样,你挤我推,任何两人加起来都一百开外的年纪了,斗得跟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孩一样,谁也不让谁。

  郑叔拄着拐杖看着取餐区的人群,微微地皱了皱眉。站在身边的关问凝瞧的真切,马上心领神会地将众人引导至包厢坐定。郑叔撕开湿巾包装擦擦手,说道:“外面人太多,大家都饿坏了,想吃什么菜就报个菜名,我让厨房现炒。今天我做东,大家务必要吃的尽兴,才是给了老朽面子。”

  大家对郑叔道了谢,报了几个家常菜,郑叔和关问凝又各加了一道鱼羊鲜和湖蟹煲,凑齐了八个热菜。下单给了厨房,吩咐赶紧做了上菜。

  歇着脚的间隙,包厢的门被人敲响了,诸筱起身开门一看,正是刚才问司机发车时刻的那对老夫妇。

  “那时候年轻啊,吃饭那么大的搪瓷碗都要扒两碗。”李云英说着比划了下碗的大小,“哪有精米吃,都是糙米,加烂番薯,菜也是番薯叶配点毛毛菜。一个月能吃上回肉那是了不得的事了。也没什么调味品,抓把盐撒下去,搅一搅,就当菜和饭都做好了。”

  “是啊。”徐淑兰听着叹了口气。诸筱对这种忆苦思甜也接不上话,只顾着往山腰间的那屋子快步赶上去。

  离的近了,风起一过,飘来一阵臭味,熏的众人都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