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打广告的好‘灯会’
  【收藏、收藏、收藏,重要的事情继续说三遍。】

  啧~

  望着李瓶儿窈窕远去的背影,武凯心中赞叹不已——当然不是赞叹她的身材,即便再怎么好色,武凯也不至于对兄弟的女人起歪心思。

  他赞叹的,却是这李瓶儿的商业头脑。

  却说那香皂试用过后,虽然比预料中稍微软了些,导致一些花纹在脱壳的时候有些磨损,但整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用庞春梅的话来说:便如同一块玲珑剔透的软玉般。

  于是武凯立刻找了李瓶儿这个药铺东家,想尽快让香皂上架销售。

  没想到这李瓶儿平时一副花痴的样子,谈起生意来竟认真的很,先后用泥土、锅灰、油脂、化妆品等测试了香皂的效果,她在肯定了这东西的优点长处的同时,又给出了以下两条意见:

  首先是成本。

  按照武凯的初步估算,以宋代瘦猪的产油量,每块香皂的成本价,差不多得七钱银子左右,而同等大小的皂团售价也才五钱银子。

  再考虑到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等等,这香皂至少要卖到一两五钱银子,才能保证可观的利润——与那皂团高达三倍的价差,肯定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客源的流失。

  当然李瓶儿也表示,若是能把东西卖到东京汴梁等繁华之地,便不愁找不到买主了。

  不过这就又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规模化。

  如果出货量不够大,打通外地销售渠道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偏偏根据法海进行的市场调查,阳谷城内外散养、圈养的活猪,最多也不会超过三百头,而且还都是瘦肉型的,想要靠这点猪搞什么规模化制造,怕是只会涸泽而渔。

  如果派人去外地收购的话,运输费用又会大大拉高成本。

  总之,不解决这两条难题,想用香皂发大财绝对是痴人说梦。

  于是武凯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对策——办个养猪场!

  自己养猪,成本就不用说了,多派人在各地收购些猪仔,只需过个一年半载,这出栏的规模自然也就上去了——而且武凯养猪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反正都要搞酿酒厂了,正好拿酒糟来喂猪!

  于是武凯当场拍板决定,暂时先小规模在东平府、阳谷城投放香皂,赚些零花的同时也试一试水,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等到自己的养猪场初见规模之后,再想办法把香皂销到外地去。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