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到北平


  “好,第一个试题:述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所得之教训。”

  陈君豪一怔,五四运动他倒是听说过,幸运的是在延安和杨连长等人学习过党的历史,共产党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恐怕是最为特殊的,因为五四运动是历来被共产党所引以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运动,也恰恰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想起延安的标语,想起在党内的灌输,陈君豪理了下思路,简单的说了下:

  五四运动是:

  1、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

  2、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

  4、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继承和发扬

  继承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那种爱国精神

  发扬那种追求民主、科学、进步的精神。”陈君豪一口气说了一通。

  “奥,不简单啊!这些年来,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观点。”校长摸样的人很惊讶的答道。

  “第二个问题:学校与社会,你是如何理解的。”清朝服饰的老者冷冷的问道。

  陈君豪想了想,想起了延安车里看到的那种学校,那种社会,想起延安人民的团结,学习教育。

  就回答道:“《学校与社会》中论述的基本观点,窃以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种社生活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革命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教育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要自己适应社会发展,并不断培养需要的人才。”

  陈君豪故意顿了顿,看到三位评委有肯定的意思,觉得底气更足了,继续说道:“社会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教育只有进行相应的根本变革才能满足需要、不能使学校与社会生活的隔离,而要是学校与社会相融恰,教育为社会,社会共兴学校,最好能够百家争鸣最好。”

  “咳咳,年轻人了不起,了不起。”清朝老者连连点头。

  清秀的女老师看了陈君豪一眼,问道:“我问你个问题,你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

  “至于我个人:将引用一位智者的话,来这里的目的,那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