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英雄所见略同
  有些事情,需要让对方充分了解到难度,才能显出解决方案提供者的价值。

  略微摆摆龙门阵,还是必要的。

  “萧条应该没那么快过去,一般这种程度的萧条,总要三四年时间,让大家慢慢冷静下来重建信任。不过事在人为,如果有强人铁腕,和出其不意的划时代技术、管理方式支持,也不是不可能快刀斩乱麻。”

  李老板仅仅略微一想,就说出了这段意见。

  显然这个问题他是平时一直在思考的,而且见解果然比吴教授那些老砖家高明的多。

  顾诚也被李老板的风雅逗乐了:“互联网是个开放、扁平的世界,李总居然指望铁腕强人?这不是太缘木求鱼了么?不像是互联网人说出来的话。”

  李老板微笑着解释:“老生常谈而已。世界上大多数萧条,都是可以通过铁腕强人的干预提前走出去的么。希特勒,罗斯福,都是这样的人。”

  顾诚显然没有理解李老板话里的精髓,不由有些鄙夷:“你是指像他们那样大搞需求拉动?李总,不是我说你,那种刺激手段对别的萧条或许有效,对互联网可是一点用都没有。你如果是这么解读,我真要看轻你的见识了。”

  李老板理所当然地否定了顾诚地揣测:“我说的当然不是拉动内需了,那种措施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当年罗斯福和希特勒最伟大的举措也不是大拆大建。”

  “喔?那我倒是想恭聆高论,不知李总觉得罗斯福和希特勒最伟大的去萧条举措是什么?”

  在华夏国内的的经济学和历史教科书上,因为凯恩斯主义的学说大行其道,一提到最经典的刺激经济走出萧条手段时,必然推希特勒和罗斯福的大拆大建。

  李老板却说这俩古人最神来之笔的手段并不是大拆大建,一下子让顾诚产生了兴趣。

  莫非,可以英雄所见略同?有那么一瞬间,顾诚甚至想玩玩诸葛亮和周瑜各自在手心上写“火攻”的梗。

  那样的话,后面的事儿就容易谈了。

  李老板娓娓道来:“罗斯福最经典的一招,是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希特勒最经典的一招,则是根据沙赫特博士的建议,进行银行担保改革。

  当年大萧条后,实业的挽救都还算容易,有订单刺激就行。但金融体系的挽救非常难,只要一家银行挤兑了,哪怕其他银行经营很良好,也会被恐慌性挤兑。树上十只鸟,一枪打死一只,剩下的也都吓跑了。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才是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从全米所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