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三顾茅庐的爽点
�成,赔了全算我”。

  那都是投资人为了追逐最优质的资产时,把自身放到一个超级低的位置上,只求一丝进场的契机。

  想明白了这一切,顾诚也就没一开始那么震惊了。

  然而,他是穿越者,能够理解后世资本热潮中金钱为了追求好项目时的伏低做小尺度,却不代表别人也可以。

  蔡重信就不是穿越者、也不可能知道后世那些例子。在他眼里,今天顾诚妥妥就是一台历史制造机,制造了一个人类史上前所未见的让投资方礼贤下士的情境。

  那历史意义,就跟“三顾茅庐”差不多了——为啥诸葛亮被后世读书人念叨了两千年,越吹越高?智商其实是其次的,关键是诸葛亮的“被三顾茅庐”把两千年来文人对“君主礼贤下士、主动求贤我”的发挥到了极致。让两千年来的华夏穷酸不得志文人找到了一个代入感。

  太特么爽了!

  蔡重信本来就是马风的合伙人,在顾、孙之间谈不上什么立场。如今孙正意一走,蔡重信立刻语重心长地站在顾诚的立场上给出谋划策起来:

  “小顾啊!你今天这事儿,还是风险很大的啊!你想想,你现在的生意,就一个传奇算得上是现金奶牛。

  好,我们来算笔账:目前传奇给你的纯利才每个月一千来万。就算以后你不差钱了,毛利不用再投入宣发成本,100都转为纯利,每个月最多也就赚三四千万?三年才多少?15亿!

  其他图书、音像、正版游戏电商,你能挣几个钱?那些都是小头。你三年内的毛利最多才20亿!还差一倍呢。你去哪儿再找两头和传奇一样盈利能力的现金奶牛?所以说,今天这条件你还是答应得草率了!”

  不过,蔡重信分析着分析着,表情似乎渐渐变得无所谓,最后甚至话锋一转“与有荣焉”地歪楼:

  “算了,也没啥,大不了就是孙总出4亿米元,求你给了他40股权么。能拿到这么高估值,你也算圈子里的大牛了。”

  那一刻,顾诚从蔡重信身上看到的,似乎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人只要先把他压得牛马都不如、再给一个略等于牛马的价钱,他们便会心悦诚服”。

  不过,他并不打算解释什么。

  蔡重信愿意这么想,正好省得再来聒噪他,也能让孙正意放松一些警惕。

  只有顾诚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3年里,赚出40亿的毛利。

  当然,细节和策略,还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慢慢微调。毕竟这么大的手笔折腾下去,历史必然会被严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