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知己知彼【求正版订阅】
��,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恰恰可以用那年的房地产改革来解释,房改释放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制度因素带来了红利。

  此后,各地方积极招商引资,以图将一次性收入转化为长期的工商税收。大量的优惠条件使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剧增,中国制造横扫全球。

  林阳认为,历史上大国崛起都是靠对外扩张,而中国靠土地财政解决了资本不足的问题,堪称制度上的创新。而如果放弃土地财政,现阶段政府已经无法靠其他手段大幅增加收入,这无异于政治自杀。

  “土地财政”下,中国货币信用的“锚”就是土地,地方政府、银行的信用全都绑在土地上了。

  在某种意义上,人民币是“土地本位”货币。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超级通货膨胀,关键在于人民币的信用基石—“土地”—的价值和流动性屹立不倒。

  一旦房价暴跌,土地就会贬值,信用就会崩溃,泛滥的流动性就会决堤而出。

  所以,防止土地价值暴跌的关键,在于防止房价下跌。

  防止房价下跌的唯一办法,就是政府控制供给规模,唯有大幅度减少商品房供地规模并切断信贷从银行流向房地产,才能减少土地信用在市面上的流通,从而避免资产价格暴跌。

  当然了,房价这种东西,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太多,也不能就此一概而论。

  哪怕林阳说得再怎么天花乱坠,杨裴安也绝对不会太过相信林阳的观点,始终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所以,林阳一点儿也不担心,自己看好房价会继续上涨这件事情,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困扰。

  在上海饶了半圈,又带杨裴安去复旦转了转,吃了一顿丰盛的晚宴,才开车把杨裴安送回宾馆,两人同时说了一句“明天见。”

  的确,今天过去了,明天还要短兵相接呢。

  虽然已经是晚上,林阳还是给方晓冬打了一个电话,问他明天谈判的准备情况。

  方晓冬说:“你来我家细说吧。”

  林阳问:“方便吗?”

  方晓冬说:“方便,有什么不方便的。”

  同一个晚上,杨裴安在宾馆房间里也是忙到很晚。

  第二天早上,杨裴安十分惬意地坐在同一家茶楼里,等林阳的到来。

  然而,他等到的是林阳和方晓冬联袂而至。

  跟杨裴安握手后,林阳介绍说:“方晓冬,我的谈判助手,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