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周起在旁边嗤笑一声:“这吏部文书一天要下千千万,便是嘉奖令,也是举不胜举,他许延年不过是一介普通官员,若不是刻意提醒,又有谁会刻意关照呢~”
赵主簿斜看了周起一眼:“话是这么说,但是若不是‘刻意关照’,又有哪位能够瞬间忘记这端起内发生过的事情呢~”能够在吏部任职,无论是大到吏部尚书,还是小到不入流的小吏,没几样像样的拿手本事,可是混不长久的。
最基础的,便是记忆力。吏部做为官员升迁降职的中转机构,每天涉及的各种文书无一不涉及官员大事,也许一个小吏微不足道的一道申饬令,就关系着这位官员一整年度的考评成绩。因此但凡在吏部做事,良好的记忆力是最基础的技能。
而按着赵太守的想法,想要把许哲直接剔除邕城县令的位置,就一定要消除这几个月来许哲掘河引水的功绩。也就是说,赵太守必须摆平吏部所有知晓的官员小吏,保证在消减许哲官职的时候这些知情的官员小吏可以保持沉默,并且以后不再出声。
这个举动,就不是赵太守这样的一城太守的面子可以卖的出去的。而且正值此学派争斗之际,大家对于自身的德行也更加注重。许哲引水之事又是众人皆知,想要在不知不觉中把他的功绩一笔勾销,实在要耗费一番精力。
赵主簿看着由于的太守大人,又加了一把火:“东翁,倒不是我们不愿出力,只是前些日子才晓得夏家的手已经伸到雍州,正是要全力退敌的时机。若是我们在这事上出了纰漏,少不得要让夏家□□一只脚。”
夏家的嫡系进了天湖书院,已经有近一载的光阴,而做为地头蛇的赵太守,却在夏家发力,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才发现这一情况。严格说起来就是赵太守的督查不力,这几次家里来的书信,言语之间已经隐隐含有抱怨之意。
现在再动用家族资源,对抗一个毫无关联的寒门子弟,引来寒门乃至儒学的反击,到时候连带着夏家若是一起出手,实在是得不偿失。更不用说赵太守现在动用的资源,都是在家族不知道的情况下以嫡系的名义私自出手,以后不管好坏,都得引来家族的一番申饬。
能影响小些,还是尽量影响小些吧~赵主簿心里想着,还待继续劝说,就听着耳边响起一个阴阳怪调的腔调,却是周起按捺不住,跳了出来。
“那也要看看是那个出的纰漏。大人掌管雍州大小事务,向来日理万机,些许小事,本该由我等为此分忧。只是有的时候,有些人做了错事,却引得大人被家里申诉,哎,大人你也实在是冤枉啊~”言语之间,却是挑拨满满,就差明指着赵主簿说是罪魁祸首了。
赵主簿呵呵一笑:“到不知周兄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