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
  更不用说现在这么一出,直接把自己在雍州近十年的努力化为灰烬。赵太守不是普通学子,他比学子看的更加久远。一旦天湖书院摆脱债务危机,无论以后天湖书院的学子是否能够身居高位,天湖书院都不会再成为赵家可以肖想的地方。

  没看着即便如夏家这种世家豪门,也开始对着天湖书院展露自己的善意了么。

  “为今之计,只能借力打力了。”许浩元看着犹豫不决的许哲:“赵家出面,就不止是赵太守的威视了。像是我们这样的出身,一个赵太守就弄得我们疲于奔波,若是赵家出面,无疑是鸡蛋撞豆腐,不值当啊~”

  “我知道。”许哲点头:“只是我们才和书院联系不久,现在就急哄哄的出面寻求书院或者说房公的帮助,未免。。。”太急迫了些。

  其实若不是和赵太守的关系难以修复,许哲也不会急匆匆的上马水道修建工程,按着他的预期,怎么也得等到码头运营成熟,可以持续性的产出的时候,再以产养水,平稳过渡。只是当时和赵太守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许哲为了拉拢周边县城‘共同御敌’,不得已急匆匆上马工程,虽说最终收获良好,但是毕竟留下了隐忧。

  而这最大的隐忧便是:根基不稳。

  一个皮货节,的确给乡民挣了些许银两,只是后面一个水道修建,一个分田入亩,很容易又把乡民口袋里的银钱给掏了出来,折腾了一圈,乡民虽说得了实惠,但是真正口袋里的银钱却并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毕竟许哲说了,水道两边的田亩以后会趁着农闲逐渐分割,乡民为了多攒些传宗接代的田亩,自然卯足了劲的干活挣钱。

  人人都晓得许哲是个好官,人人都知道这些是个好事情,只是光是晓得,光是知道并没有什么卵用,乡民口袋里的银钱不增加,对于许哲的信赖之情就有限。这年代的乡民,大多目不识丁,有几个眼光能长远一点的。

  若是过个三五年,每家每户的乡民口袋里都有那么几两十几两的存银,不用许哲说,任谁想要打许哲的注意,也得过了他们这一关。这是现实,也是现状。而现在的现状就是,乡民虽说都觉得许哲是个好官,但是具体好在哪里,有哪些好的地方,却是说不出来。

  而反映在现在,也是一个道理。从老房找到许哲到赵太守迫不及待的想要弄掉许哲,前前后后不过半年时间,关系都是处出来的,这半年虽说许哲时不时的刷些存在感,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毕竟时间短暂。

  许哲的遭遇,老房晓得了,厚道点会感到抱歉,晓得因为自己害的许哲官路坎坷,甚至一招不慎,就有覆船的风险;若是激愤点,说不得认为许哲借机邀功也是可能的。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