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己的两个老妾都被逼着下了山,简直就是□□裸的打脸。现在倒好,又来了:“他就是见不得我们书院又一点的好,想着法子的拖后腿才行。”至于是谁,大家明里暗里的斗了快十年,就不需要点明了。

  李元晦看着老房气哄哄的样子,笑道:“其实这事情多大不大,说小不小,就看你怎么想了。”要说这许延年不愧是个能吏,那个什么分析报告里面条条目目详详细细,发生的没发生的一一二二的列的清清楚楚,这个环节,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看着老房疑惑的眼神,李元晦一拍巴掌:“简单,只要设立一条规矩。但凡参加赵先生培训班的学子,与结业相挂钩。只要参加了培训班,除非合格,否则不予毕业。而合格的学子,订立约定,第一份工作必须在学院提供的名单里选择。”

  这就是技术证书和毕业证挂钩,学校安排就业的简化版。大量富家学子侵占培训班,打的注意就是占领贫家子弟的生存和学习空间,一旦天湖学院无法在短期内大批量的,接连不断的提供优质学子,天湖学院之前在会馆打下的广告就会逐渐淡去。

  而一个只能偶尔提供账房或是文吏的学院,即便比其他学院多一些专业性,对于大家来说也没有什么稀罕的。况且其他学院也不是傻子,看着事有可为,找两个陈年的老吏来讲解讲解官场□□也不是什么难事。

  因此一旦天湖书院进击的事态本阻拦,过了一段时间,后面想要继续爆发,那就困难了。

  而许哲的应对,就是给赵老先生的课程划定规矩:首先,既然参加培训,不合格者不予结业,这就把结业和合格划上关系,防止有人上而不学,听而不记;其次,合格者结业后必须当差,只学不做是不可以的,这就避免了富家公子为了恶心贫家子弟故意占了空间,最后一走了之的情况出现。

  当然,结业后学子是选择在家周围做一个账房或是管事,还是选了个东翁当个文吏乃至主簿,就不是学院可以决定的了。学院做的只是每隔一段时间举办一次展会,邀请相关人员前来,至于学子最终的去想,选择权还是在自己身上的。

  当然,许哲提供的报告上,还有一行小字,意思是希望所有通过学院介绍得到一线生机的学子,可以每人收取三到五个月的薪金,一来是做为赵老先生的束脩,二来也是希望可以进行一点的贴补,增加学院收入。只是这事情李元晦想着还是有些早,因此按下不提。

  出乎意料的,老房却是直接摇了摇头:“不妥,我创办学院这么多年,学子对于想学的课程,向来是抱着宽和的心态,强硬的要求学子学或是不学,还是必须学,学了必须做或是必须不做,这样很不妥。”

  “有何不妥?”李元晦有些难以理解:“既然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