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避阿娘三五不时的催婚。

  “我虽说仕途不得力,但是和京城赵家一向关系还可以,当时我考察环境的时候,赵家也是允了诺的。刚开始建立书院的时候,不止是泽源帮忙,其实赵家也出了不少力,我都记在心里。”

  “只是人心易变啊~”房子谋捧着微热的茶杯,看着袅袅升起的轻烟,放佛又回到了那几年。

  “那时候泽源也是艰难,一个人在翰林院,举步维艰。他也是个固执的,我劝他实在不行就和我一样,归隐山林,做个穷教书的,也是自得其乐。他却是说,有些事情总是有人要去做的,自己不做,以后还是得后面的人做。而且这种事情,越是做的晚,越是吃亏。”

  “我是没有他那样的勇气去面对那些魑魅魍魉,要是依着我的脾气,不打起来就不错了,还不停的在里面转圜妥协,那是坚决不可能的!”

  “只是没有想到,这书院才刚刚步入正轨,赵家就急哄哄的想要来摘桃子了。这大明朝天南海北的,老早就被一群泥腿子打天下的老爷们给瓜分了,他赵家虽说是累世的公卿,多少年的爵位,但是在动乱面前,还是服了软,低了头。”

  “现在天下太平了,又想着死灰复燃,重整家族荣光了。之前那几所书院他们插不进去脚,就打着我这个新开的主意。按着他们的道理,这天湖书院既然在他们的地盘上,又用了他们的人情,使了他们的手段,自然就应该姓‘赵。’”

  “若是才开那几年,我给了也就给了,天生对于我来说,也不过是不知道做什么时候弄的一个乐子。可是快十年开下来,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心血被他人据为己有,看着那些寒窗苦读,卧冰凿洞的娃娃们,为了求得一张入场券,只能放下自尊放下良知听从摆布,我就一万个不乐意。”

  然后就是劝说,劝说,不停地劝说。不止是当时的赵家家主,还携带了以前的同年,同乡,挚友不停的劝说。除了李泽源,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坚持是错的,觉得自己的本性是自私的。

  那时候是真的苦啊~好多次自己都在想,不然就放弃吧,书院成了赵家的簇拥,以后书院的学子读书也好,从政也罢,都有赵家在后面撑着,对比自己一个人在官场上的举步维艰摸爬滚打,也不失为一条正确的选择。

  可是还是下不了手啊。道法万千,为诚者贵。读书读书,首先要学的便是明事理,懂是非。一人读书人,若是连自己的坚持都没有,只能被动或是被迫的跟着上位人云亦云,又有什么资格称为一个读书人。自己无法指挥学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道路,但是至少可以交给他们一个完全公平的选择机会。

  之后又是什么呢。奔波,不停的奔波,赵家撤离,书院的各项开销就需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