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天湖书院位于天湖县以南,从天湖县南门出去直走五公里,就可以陆陆续续的看见不少的草庐,都是供来往行人休息闲谈的居所。

  邹城轩带着许哲前往一个草庐略作休息:“也好在有富翁豪雄捐助的银钱,不然这一趟马车坐下来,少不得松散很多。”

  许哲来了邕城一年多,旁的不说,运动量却是大增,因此邹城轩说的颠簸他倒是没怎么感觉到,只是笑笑道:“有个天湖书院,师兄的确舒坦不少。只是可惜邕城,一毫一里都得自己出人出力,去年只是简单修修路,就耗费我大量的劳役。”

  “要我说,延年你也是太过心软。修路铺桥,本身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即便没有劳役,乡民也该踊跃出手,如何还要商量来商量去的讨要好处。”

  古代不比现代,在辫子朝,甚至有杀人者以绢抵命的法令,大明朝虽说没有这条明文规定,但是士农工商,普通乡民的价值依旧很低。多数县令对于摊派的劳役,大多下发一下便可,谁还管役民的感受,活不活的下去。

  像是许哲这样和境内乡民有商有量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过是哲也出自民间,对于乡民,能帮一把还是帮一把的为好。”终究几十年的民主教育,许哲还是不能把人当畜生使唤。

  邹城轩不置可否的点头,心里却觉得许哲过于迂腐。不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事情说过了也就罢了,当即转移话题:“咱们这样走下去,还有差不多三公里,就到了天湖书院的大门口。”

  “天湖书院分为左,中,右三院,其中各自有内外两院。左院多为世家学子,携仆带眷,每人一个四方的小院子;右院大多贫寒学子,书院供应早午两食,两人一屋,比邻而居。至于中院,就混杂多,延年你来的多了,就明白了。”

  许哲点头,听着天湖书院的大体布置,轻声问道:“两派之间,已经到如此地步了吗?”许哲求学的时候,在江南的书院,所有学子也是混杂在一起求学,虽说贫富之间总有摩擦,但是好歹有教官在,倒也压制的住。

  像是天湖书院这样的,直接将人分开来,却是闻所未闻。而且书院如此分开,无疑也是说明院长对于学院的控制力度大减,甚至无法摆平不同阶层学子之间的摩擦,而被迫选择两派分离。

  虽然惊艳于许哲的敏锐,邹城轩还是没有多说,抿了抿嘴,“这中间的弯弯道道,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说清的。总之你我二人,进了书院,行事小心便可。”

  说话间,马车已经继续启程。不一会,就见着书院的大门。

  天湖书院邻水而建,所有建筑章程都带着奇特的风景。天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