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也许是家庭给了许哲无穷的动力,春节结束,当众人都还沉浸在春节慵懒愉悦的气氛中,许哲早已精神抖擞的开始下一轮的征战了。

  整整一个月,连轴转的许哲不仅重新把需要引流的路线跑了一遍,还连带着泗水段的路线也细致规划了一遍,剔除山多绕远,容易塌方溃留的地方,尽量选择一帆风顺,周围平坦的地势。有些涉及搬迁的乡民,更是一家家上前解释。他尊为县令,如此屈尊,又是大势,因此事情进行的还算顺利。

  倒是惹得一众泗水乡民感激涕零,对比从引流风声开始就一直没有露过面的自家县令,想来还是这邕城县令更加靠谱一点。更不用说不知从哪里传出的邕城县令口头禅‘要么不做,既然做就做的最好’,简直瞬间收了泗水县的所有民心。

  “我今天去三岔河看过了,冰面已经还剩薄薄的一层,脚上去稍微一用力就可以碎掉。”老潘跟在许哲身后,胖胖的身子灵活的穿梭在小道上。

  乡民有乡民自己的生存绝学,他们不知道温度计的存在,更无法准确得知未来几个月的节气变化,但是通过逐渐苏醒的动物,渐渐变薄变脆的冰面,院子里开始逐渐回青的野草,也能感知到春天的气息。

  许哲点头,自从过了春节,他就一直在期盼春天的到来。直到昨天,看着自家大白又开始簌簌的进食,自己就知道春天已经开始准备降临,所有的一切都要等待动手。

  “未来一个月,最是艰难。大家旧粮已经结束,万物还未复苏,外面能联系的都已经联系过了,剩余的只能靠我们自己硬抗了。老孙你四周围都转转,看着哪里实在撑不住了,就直接调配支援,不需要来问我。”

  冰冻一旦划开,引流事项就会瞬间提上案头。按着现在的发展趋势,未来几个月,许哲应该会像是修路一样,直接泡在引流地点。但是邕城粮食,虽说大方向上算计的是够得,摊到各家却是有多有少。

  乡民都有存粮的习惯,越是家境富裕越是粮食众多,但是去年地动,整个邕城的粮食都是外购的,总数有限。富裕的人家粮食多了,贫困的人家粮食自然少了。年前不觉得,大家经历皮货节后口袋中‘弹药充足’,但是过了年,尤其是开春后旧粮已尽,野菜未生的时候,最是艰难。

  总有那么一些贪小便宜的,不会过日子的乡民,在年前的时候把粮食挥霍一空,等到过了年开春的时候,就得到处‘打白条’。往年顺风顺水的,大半乡民家中都有存粮,借了也就借了,今年却是情况不同,如果官府不插手,指不定还要饿死一批。

  这情况许哲晓得,孙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