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相比较泗水的灾难,邕城虽说也一起经历地动,但是由于人群分散,并没有大面积的人员受伤。因此邕城本地反应也很及时,以孙茂中为首的镇长带头抢救埋在土里的粮食,能挖多少挖多少,至少还是保证了一些存粮。

  有了粮食,哪怕不是很充足,老百姓的心里也就稍微踏实一些。再加上许哲来后先是灭了郝家得了大半银钱,借着机会趁机和安家搭上关系,又是皮货节又是外出团购采粮,各种东挪西撮的聚了不少粮食,乡民的情绪才稍微稳定下来。

  就这样,许哲也是一刻不敢放松心情,才刚刚有空闲就折腾出个冬运会,保证让乡民一直处于高速运动中,也就没有空闲时间东想西想。愚民愚民,古代士家大夫一直坚持愚民政策,保证识字人口的稀缺性,目的就在这里。

  但是泗水就不一样了,相比邕城四镇地域分散,山石较多带来的邕城乡民普遍居住较远,除非必要的市集,否则轻易不会聚在一起。泗水县地势平缓,草木丰盛,大多乡民还是以耕种为生,因此地动带来的灾害性相对聚集,人员伤亡也就相对较大。

  而地动后的第一时间,大家忙着在废墟中扒拉存活的人口,寻觅可以居住的地方和暂且入口的食物,地里即将成熟的粮食就下意识的忽略了。等到过了好几天,乡民在一窝蜂的跑到田里,即将丰收的粮食早已开了芽,开始散发出麦芽的香气了。

  一步错步步错,然后就是绝望的等待。虽说赵太守也算负责,第一时间就下令发运粮食到泗水,自己更是亲自前往泗水监督,保证粮食的绝对运达。但是雍州的支援毕竟有限,况且现在很多人为逃避税收,向来是将自己的户籍挂靠在大户人家。

  就比如许哲考中举人,拥有了减免一定赋税的权利。许家村便由阿爷出面,将一部分族产和些许良田挂靠在许哲名下,每年给予一定粮食做为报酬。良田拥有者省了赋税,许哲也得了实利,一举两得。更有甚者甚至举家挂靠在别人家中,做为名义上的仆从,自然也同时省去了人口税和兵役等等。

  若是在往年,自然双方得益。但是像遇到现在这个情况,那就问题大了。良田挂靠旁人名下或是隐瞒不报的,首先在官府的文书上,这部分人是没有田亩的,自然也就无法获得损失粮食应得的补偿。

  其次更有举家挂靠在旁人家中的,官府登记时以仆从定论,更是连人丁都算不上。按照律例,这部分人口的所产所出向来由拥有者承担,说白了就是主家出粮养人,佣家负责做事。但是实际而言,这群人只是名义上的挂靠,主家并不会真的收缴粮食给予佣金。

  一来二去的,所有损失自然全部由自家承担,即便主家出于仁义给予一部分,也不够活命之粮啊。对于这种情况,属于众所周知的秘密,赵太守也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