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书塾
好的说道:“娘,既然要去打家具,不如也给金海打张床做嫁妆吧。”

  金蒋氏眼皮子都没抬一下,她说道:“还陪嫁什么床,绸缎衣裳一穿,可以直接做少奶奶呢。”

  别听她嘴里说的挖苦,既然现在不缺银子,金蒋氏又怎么会不为自个孙女考虑考虑。

  只是她就是见不得这大儿媳妇的好,做什么事也不考虑下后果,全凭一时的冲动,如果不是现在家里能拿的出银子,等金海出嫁实用的嫁妆都没,就一身只能看的绸缎衣裳,到时候指不定婆家怎么想,外人怎么笑话。

  “娘,是我考虑不周。您要打要骂尽管来,可不能亏待您孙女啊。”吕氏凑上前说着好话,如果说之前还有些后悔,可看过新哥儿媳妇那一手绣工,顿时大惊大喜,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后悔。

  绸缎上的污垢被丝线绣成的梅花遮掩,朵朵红梅盛开,近眼一看还当是真花。

  当时吕氏除了惊叹,脸上还有一丝的扭曲,瞧着小莫氏一手的巧工,不用说也知道她之前是藏了一手,她都不知道是该为了小莫氏放下的戒心笑还是恼。

  只能当做不知,该如何还是如何。

  “那这样说来,金海不就能一下打两张床,可真有福气。”旁边的舒氏仿佛不经意道。

  搬了屋子,金海自然要加张床,可这床不过就是张木板床,怎么能和出嫁时的嫁妆相比,光用的木材相差就很大。

  “还真没永华永革有福气,这不声不响的马上就得去书塾,以后指不定考个状元。”吕氏说得酸不溜丢。

  永新在外面跑了两天,终于选定了莫桥村的书塾,书塾的夫子是个年迈的举人,也是出生在莫桥村,曾经为官两年,因不得志便灰心辞去官职,在村子里开了家书塾。

  起先永新并没有考虑这个夫子,虽学富五车甚至为父母官,却因为他人的不赏识,只坚持了短短两年便放弃了寒窗苦读了十年的努力,光凭这一点,就让人觉得此人心性不坚。

  也正是恰巧,莫桥村的施大娘带着客人上门,闲聊时,也正好聊了起来。

  施大娘当时就极力推荐了他们村的书塾夫子。

  因为和施大娘有过约定,拉一笔生意,承诺给两文铜板,短时间内永新便和施大娘也较为相熟。

  施大娘人非常的热心,说的话办的事都是有条有理。

  永新当时推脱不过,便跟着去了莫桥村一趟。

  不过半天的时间,永新对此就有所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