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峰冷着脸回应,陈亚楠被他噎住。

  余喜龄的方案以百分之九十的支持率通过,剩下的陈亚楠反对,还有几个持中间态度。

  真要做起来,就得像公司一样运作,各人负责的职能必须清晰,还有账务方面,也需要专门管理。

  不过在此之前,最重要的是市场调查。

  余喜龄所说的实行起来难,是因为这个时代,外卖的市场虽然是一片空白,但“懒人”实在不多,学校还好说,但周边市场,还是传统的围坐桌前的饮食文化,所以前期需要大量的调查和数据为根据,才能判断是否可行。

  现在也没有后世健全的网络环境,不过好在每个宿舍都有插卡电话机,能够电话联络。

  能够考上这所学校,大家的智商都不低,实行力也很强,当即就纷纷领了任务,行动起来。

  到了周一,一份完整而有效的总结报告就交到了余喜龄的手里。

  余喜山明显地感觉到余喜龄忙了起来,而且不同以前,是在忙学校里的事,周末都是他领着喜安的时间比较多,余喜龄都看不到人影。

  带领着同学一起创业,可比自己开店要麻烦得多。

  好在经历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后,班里已经组成了以余喜龄为首,张峰为辅的十人管理团队,陈亚楠做为会计,也在其中。

  把陈亚楠拉进来,是余喜龄的意见,又不是什么生死大仇,而且瞅陈亚楠那不服气的样子,不如直接把她拉到中心管理层来,最为直接妥当。

  要做外卖公司,办公地点肯定不能是教室,需要租房子,前期至少需要一台电话,还有很多要花钱的地方,那三百多块钱肯定是不够的。

  余喜龄没打算再从各人的荷包里掏钱,而是让由五个同学组成的经管二班外联部,去外头拉赞助。

  拉赞助这活大家都多少了解一些,学校学生会就有专门的外联部,学校的大型活动资金基本都是他们拉来的赞助。

  谁也不是天生就会,不懂就去找学长讨教,失败了改变策略再来。

  再一个星期后,陈亚楠那里已经筹集到了一笔很可观的资金,她每天看着那么多钱,都忍不住心尖发抖。

  同时进行的,还有广告宣传组的工作,他们的口号是要让全体学子,都知道本校有个外卖组织叫经管外送,二十分钟必达,送餐上床,除此还可代购生活用品,零食等等。

  班上有自行车的同学,也都把自行车贡献出来进行改装,并贴上应承给校外各店老板的宣传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