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是后来一位行长被他们烦得不行,眼看着他们要堵到家里去了,才给他们指了条明路。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利得多,经济委员会的一把手,正是顾钧。

  杨三叔找顾钧谈的时候,余喜龄正好在学校考试,不知道具体的谈话结果,但那天晚上在杨三叔家里吃饭,一向克制的杨三叔大醉了一场,贷款终于下来了。

  “喜龄啊,三叔不如你!”杨三叔醉的时候,几乎一直在重复着这句话。

  这段时间杨三叔心里的压力很大,要开厂的想法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拉着余喜龄合伙的,不然余喜龄有了豆腐坊,有好几个饭店,已经算得上事业有成,凭什么陪着他一块儿闯。

  他是一点也不敢松懈,更不敢在余喜龄和蒋思桦面前露出半点挫败、耻辱的情绪。

  杨三叔的心情,余喜龄感同身受,他们去银行堵人,从早上堵到晚上,见不到人,也从来没有人来告诉他们,行长是上班还是出差,还是去开会。

  所有人都无视他们,也不赶他们走,就让他们等着。

  还有无时无刻投向他们的轻视目光。

  这时候民营企业还是被人看不起的,尤其是在他们这些捧着国家铁饭碗的人面前,虽然他们只拿着几百块的工资,远不及她和杨三叔一天的收入,但在他们面前,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

  上辈子余喜龄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她开公司最开始做的时候投入小,不用和银行打交道,但是公司要发展,流动资金不足,势必离不开银行贷款这条路。

  正是有了上辈子的经历,所以面对那些冷待时余喜龄才会那么冷静,心里虽然也觉得屈辱、卑贱,但自己努力调节一下,也能过得去。

  不管怎么说,只要款放下来就是好事,只是没想到竟然会让杨三叔有这样的感叹。

  ……

  老宅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土地要征收的时候,已经到了年尾。

  因为要过年,余爷爷坚持出了院,余喜龄也暂时放下厂子筹备的工作,一家人回了余家祠堂,准备迎接新年。

  回去的时候,整个余家祠堂都沸腾了,大家脸上都喜气洋洋,打听了才知道,国家要修大公路,规划的路线正好从村里过,乡镇府那边的人已经来测绘过,这事几乎可以定下来,不少人家都沾了拆迁的光。

  不是房子要被征收掉,就是自留地或田地被征收,这些都是有补偿的。

  老宅正好属于房子要被片收掉的那一小部分,补偿款不少,打从知道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