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章 人过留名何其难
��的话是否正确、观点是否一致无所谓,听着就行,如果能表示一下赞同就最好。

  不用嘴上说,微微示意点头,或者略有深思状都可以,领导们貌似都喜欢这个道道。

  陈江华在几十米外的示意打断了张楠的感叹,他那边同样出了点东西,这会已经整理出一些。

  走过去看了看,都是几乎烂透了的铁器同极少量铜器——不是铜鼎一类的大件、重器,就是些马鞍上的铜饰和第一座陪葬墓里也有的铜箭头。

  用武器、马具陪葬是匈奴人的习惯,至于铁器时代用铜箭头这很正常,华夏当时的军队同样也有装备部分青铜箭头的。

  钢铁产量还没多到什么地方都能用的程度,箭镞是消耗品,而2000年前汉军的对手们穿的基本是皮甲,用青铜箭头对付基本管用,更别说说匈奴战士中还有很多连质量可靠的连皮甲都不装备。

  至于匈奴这一边,金属基本靠进口,铜箭头更流行,铁箭镞就靠劫掠和缴获了,更别说什么超级耗费铁料的铁甲,青铜甲残件倒貌似找到过。

  两座墓里一共出土了60来支青铜箭镞,中原地区常用的实心圆铤式箭镞同北边匈奴等游牧民族常用的空心銎式箭镞几乎是一半对一半,看来这匈奴大将也挺喜欢华夏装备。

  青铜箭镞如果质量好、硬度高,那也是能射穿铁甲的!

  特别是中原地区式样实心圆铤式箭镞,相对游牧民族的空心銎式箭镞更重、破甲效果更好,同样也更非料、对弓的要求更高,估计一般的匈奴骑兵还没得用。

  不打仗时,这2000年前的匈奴牧民狩猎时甚至还会用石质箭镞,金属宝贵呀。

  如果没有更重大的发现,陈江华负责的那座陪葬墓里出土的器物就不用打包带走了,张楠看不上,至于这边这座内的东西全部带走,就当是早年就被盗。

  很无赖、很破坏考古真实性的举动,不过农博升等人知道张楠这是打算将来会把这些东西放进博物馆内的私人展馆部分,加上这里是在蒙古国,这就完全没意见。

  不带走,难道留给蒙古国?

  早就知道匈奴人有什么东西,这趟就算挖出了乌兹钢刀那也不过是用实物证实了一下当初的历史记录,带走就带走了,这帮子华夏来的专家们不稀罕一片“证实了什么什么记录”的新闻。

  至于那些俄罗斯人,威胁加利诱,这会正忙着享受挖坟的乐趣,不管、也不敢管这么多。

  张楠没带表,问边上的阿廖沙几点了。

  “刚过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