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给我调辆挖掘机
�大箩碗,搞不好用的还是洋铁碗。对了,有食堂吗?这都饿着呢。”

  洋铁碗就是搪瓷碗,块头大的那些如果用来倒酒,一碗一瓶多!

  这时大哥插话道:“食堂还没造好,就搭了个棚子。现成的没了,我让厨子马上去做。”

  “做饭麻烦,厨子是不是剡县人?是就弄个炒年糕,用牛肉。没牛肉搞点鸡蛋丝和豆腐就行,好久没吃都快想死了。”

  “有牛肉,隔壁村子倒了头牛,厨子一早去买了条牛腿,不过是水牛。厨子我从家里带过来的,中午弄了红烧牛肉,还剩不少打算晚上再用。”

  倒了头牛,就是牛老了耕不动地,还被宰了吃肉的意思。

  可怜的牛!

  这下能理解为什么王德彪中午喝了不少:菜好。

  八十年代早期猪肉比牛肉贵,不过到了87年这会水牛肉一块四五、黄牛肉一块七八一斤,价格已经稍微比猪肉贵点:如今猪肉一块多点,年底可能会到一块三四。

  牛少,吃的人也不多,如今的绝大多数江南人还没吃牛肉的这个习惯。而且肥猪肉能熬猪油,猪油在八十年代可是好东西,牛肉可就没这个功能。

  所以在几年前,猪肉一直比牛肉贵。

  老牛倒了,村子里的人直接到工地来问要不要:反正猪肉也要买,王德彪一听当家厨子的话,直接让人去弄了一条腿,给工人们开开荤。

  张楠想吃炒年糕,不仅仅是因为习惯,而是味道真的好!

  这剡县炒年糕可是一绝,这种炒法只有剡县、隔壁新昌县有,再过去的天台县也有类似的:这三地和全国其他地方的炒年糕都不一样——因为它是有汤的,其它地方的炒年糕在剡县被称为烤年糕。

  剡县人团队出门,一般年糕总会带一点出来,习惯了,家乡的味道。

  做法说简单也简单,但比烤年糕复杂些:先将年糕切成细条,鸡蛋打成浆,炒一炒或者摊成蛋皮切成蛋丝备用。

  再把笋(没有笋可以用茭白代替)切成丝,把蘑菇则切成片,瘦猪肉切成丝加少许盐、生抽和鸡精备用,大蒜切好备用。

  铁锅烧热后倒入相应的油,先炒笋丝。笋炒到半熟的时候放年糕下去一起炒,炒到年糕变软。

  之后加少量咸菜一起炒一会后再加开水,开水要没过年糕再多一点。

  然后放嫩豆腐(豆腐用铲子弄成小块),把大蒜的径也先放入:一方面它不容易熟,另一方面也可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