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POV:刘如意 论道南雍(上)
根横梁,而后工匠们便在横梁上精雕细琢,繁饰增丽,极尽阔大恢弘之能事。
刘如意抬头看了一下,那牌坊上面写着“国子监”三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笔含万千,只怕是名家所书。
“这里就是国子监啊,整个大明朝的最高学府之一!”刘如意暗自感叹道,他以前曾经幻想过自己会到南京国子监来,只不过从来没想过会是以这样的一种形式前来,不是以求学者的身份,而是作为挑战 者和煽动者。
国子监已经显得有些凋敝了,虽然它的建筑仍旧宏伟,等级依旧崇高,来往的监生却并不很多,而且他们已经不复当年的积极向上和意气风发了。当年洪武皇帝因为天下人才不足,允许国子监监生参与各部工作,积累行政经验,又有很多举人会试不第后到此学习,整个学校的生源质量是很高的。而今贡举学生徒具虚名,往往食廪膳年久者为先,这些人大都年长无德,才具平平,更是使得国子监徒具虚名。
“当年的国子监是多么辉煌一时啊,据说永乐年间曾有九千多学子在此求学,夜幕降临后万家灯火,尽是青衿所亮,皆是为读书写文而作,这是多么辉煌的教化景象!”刘如意又想起了当年南京国子监的盛况,不禁又有些伤感:“莫非而今真是衰世末世,连圣人教化都因而受损,不复当年盛景?”
进国子监多半要经过鸡鸣寺,鸡鸣寺西北角有一棵古桧柏,人称“六朝松”相传是六朝皇室时所种,若是传言为真,到现在只怕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只是这老松见惯了王朝嬗代、看倦了铁血春秋,是否又会觉得这人世间事、红尘间事太过无聊、太过无谓呢?
“我们今日所作所为,与古人似乎也无甚区别,我今日视古人如此,是否古人视我也是如此呢?这样一来,这整个历史不过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往复,这进步和出路又在哪里呢?”想到这里,刘如意有些迷茫,他凑近柳旭,柳旭今天将济民服穿在了内里,外面裹了一件天青的改机绒衣,头戴九华巾,正兴致勃勃地观察着周遭的景物,不时评论几句,显得心情极好。
“公子,我想知道 ,这历史一代一代循环往复,帝王将相,英雄美人在渺远的距离上看起来似乎都长了一个模样,这百代兴亡、史诗传说,在后人听来似乎也只是把人名改头换面,换了个说法而已,这历史的进步又在哪里呢?”
刘如意看到柳旭用一种奇异的眼光看着自己,这种眼光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眼光带着一些惊喜,带着一些无奈,又有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哀伤。
他听见柳旭说道:“曾有一个泰西的哲学家说过,咱们中国没有历史,不过是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的循环往复而已。我觉得这话说得不好,不是真正 懂中国历史的。若是从百姓日用的角度讲,百姓安居乐
刘如意抬头看了一下,那牌坊上面写着“国子监”三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笔含万千,只怕是名家所书。
“这里就是国子监啊,整个大明朝的最高学府之一!”刘如意暗自感叹道,他以前曾经幻想过自己会到南京国子监来,只不过从来没想过会是以这样的一种形式前来,不是以求学者的身份,而是作为挑战 者和煽动者。
国子监已经显得有些凋敝了,虽然它的建筑仍旧宏伟,等级依旧崇高,来往的监生却并不很多,而且他们已经不复当年的积极向上和意气风发了。当年洪武皇帝因为天下人才不足,允许国子监监生参与各部工作,积累行政经验,又有很多举人会试不第后到此学习,整个学校的生源质量是很高的。而今贡举学生徒具虚名,往往食廪膳年久者为先,这些人大都年长无德,才具平平,更是使得国子监徒具虚名。
“当年的国子监是多么辉煌一时啊,据说永乐年间曾有九千多学子在此求学,夜幕降临后万家灯火,尽是青衿所亮,皆是为读书写文而作,这是多么辉煌的教化景象!”刘如意又想起了当年南京国子监的盛况,不禁又有些伤感:“莫非而今真是衰世末世,连圣人教化都因而受损,不复当年盛景?”
进国子监多半要经过鸡鸣寺,鸡鸣寺西北角有一棵古桧柏,人称“六朝松”相传是六朝皇室时所种,若是传言为真,到现在只怕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只是这老松见惯了王朝嬗代、看倦了铁血春秋,是否又会觉得这人世间事、红尘间事太过无聊、太过无谓呢?
“我们今日所作所为,与古人似乎也无甚区别,我今日视古人如此,是否古人视我也是如此呢?这样一来,这整个历史不过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循环往复,这进步和出路又在哪里呢?”想到这里,刘如意有些迷茫,他凑近柳旭,柳旭今天将济民服穿在了内里,外面裹了一件天青的改机绒衣,头戴九华巾,正兴致勃勃地观察着周遭的景物,不时评论几句,显得心情极好。
“公子,我想知道 ,这历史一代一代循环往复,帝王将相,英雄美人在渺远的距离上看起来似乎都长了一个模样,这百代兴亡、史诗传说,在后人听来似乎也只是把人名改头换面,换了个说法而已,这历史的进步又在哪里呢?”
刘如意看到柳旭用一种奇异的眼光看着自己,这种眼光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眼光带着一些惊喜,带着一些无奈,又有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哀伤。
他听见柳旭说道:“曾有一个泰西的哲学家说过,咱们中国没有历史,不过是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的循环往复而已。我觉得这话说得不好,不是真正 懂中国历史的。若是从百姓日用的角度讲,百姓安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