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POV:王承恩 五梁六梁
��里面说一不二的,他又掌管造办御用围屏、摆设、床榻、桌柜等木器和象牙、檀木、乌木、螺钿、雕漆等玩物,最是能上下其手、中饱私囊的。他这样的人物什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能让他说是宝物的,想来定是稀世奇珍。

  只是这太监本是皇爷的家仆,所用的、所穿的、所吃的无不是皇恩浩荡,无不是皇爷赐下来的,他这么中饱私囊,终究还是会坏了这皇爷的大好江山啊!

  王承恩因为入宫时年龄尚小,得以在内书堂读了几年书。这内书堂乃是宣德爷爷仁慈厚德,特许宦官读书的地方,读出来就可以在二十四衙门任职,因为能文多才,这样的太监一般会有比较好的前途。在内书堂教书的也不是一般人,都是一甲二甲出身的翰林,给王承恩上课的乃是万历四十七年的李翰林,家学《孟子》,将忠君大义和报国之道讲得天花乱坠、引人入胜。王承恩正是因此才深深明白这天下原本就是皇帝爷爷的天下,这些太监如此奢华腐化,就和大户人家里面吃里爬外的账房管家有何区别?

  或许唯一的区别就是账房管家吃里爬外,祸害的仅仅只是东家一家,而这些狗东西吃里爬外祸乱的却是整个大明天下!

  但是话又说回来,王承恩对这些和自己同命相怜的可怜人又实在恨不起来,都是些没有根的、没有后的可怜人,生前没有子嗣,身后入不得家庙,都是些享受不了香火的孤魂野鬼,不在活着的时候多享受一些,等到死了,到了阎王爷那儿,又该如何分说呢?

  是以,王承恩有时候又想,是不是这里面有一些不妥当呢,为什么明明让这些太监掌握了这么大的权柄,又不让他们有个想头、有个盼头呢?他虽然只读了六七年的书,也知道这个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固然可以无恒产而有恒心,但是小人不行,为什么不能给小人们一点恒产,让他们可以安身立命、可以传之后世呢?

  但是再往深了想,就要涉及到整个太监制度了,王承恩不会去这样想,也不敢这样想。

  “爷,您看怎么样?”小太监将一面铜镜拿到王承恩面前来,让他仔细端详自己的尊容。

  王承恩看了看那铜镜,是李公公新送来的,镜子呈八出葵花形,后面刻着“长命富贵”八个字,做工精美,照影清晰,是一面难得的好镜子。

  只是这太监去想“长命富贵”,不也太讽刺了吗?王承恩叹了口气,这样想着。

  “爷,您今天穿什么衣服?”小太监又殷勤地问道。

  “就戴那五梁冠吧。”王承恩特意挑了一个不容易引起猜忌的头冠,本来洪武爷爷定下制度,宦官没有朝服且无职位的宦官穿着和庶民等同,但是到了现在这些制度早已经名存实亡,太监们纷纷创制服装,即使遇上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