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进城,寻到老朋友
�声赚钱,等能够立得住了,一样可以大展拳脚,到时候她就算是变了,谁又能管得住她!

  当然,女户的事也得抓紧办。

  “当家的说从书上看了个法子,什么古人什么杜康的,我也不懂,他想自己家里先试试酿柿子酒,这要是酿成了,以后也是咱们村的大事,免得求别人。先说好,这柿子你们可得便宜一些。”

  “这不是家里的柿子卖了一些,又不知道能不能成,万一酿坏了,得多准备一些,多试试说不定就成了呢,他要穷折腾,我一个妇道人家还能怎么办,只能随他去了。要是成了呢,给你们也送一些尝尝。”

  张氏说完,路上都炸开了锅了。

  信的,不信的,说邓家穷折腾的,观望看热闹的,大赞邓喜忠的各种都有。

  不管怎么样,柿子的来源问题是不用愁了,家家户户都剩下一些,不多,凑起来也不少了。

  张氏是个厉害的,而且不管林二春能不能酿出酒来,自家白得个名声,她没什么不愿意的。

  一张嘴说得让人听了心里舒服,最终谈定的价格比想象中的还便宜。卖给张老板是一文钱一斤,卖给邓家算两文钱三斤。

  热热闹闹进了城,大家就分头行动了,邓家人约好了,一会男人们卖完了柿子就过来寻,再一起去挑缸子。

  张氏带着三女先去常去的绣坊,卖这段时间绣的帕子,顺便也看看别人的花样,买些绣线继续绣花补贴家用。

  这还惹得众妇人一阵羡慕。

  历朝历代江南都是繁华之地,尤其苏绣一绝,绣娘也不少,不过这种手艺都是师带徒,师傅少,徒弟也不多,口口相传。

  农家妇人也就是会缝缝补补,会绣花也是了不得的。

  张氏的爹是前朝的一个老童生,前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类似于林二春知道的元朝,国号也是“元”,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元”林二春就不知道了,她对历史不通,一心沉迷酿酒。

  在元朝南方的汉人地位是最低的,而且为了避免全面汉化,科举被禁止了大半个世纪,汉人文人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也就是大户人家读书,普通人家不会闲着没事干再去读书了,弃学者众。

  直到等到前朝末年,社会形势十分严峻了,才改革重新开科举考试的,不过在江南依旧取名额有限。

  张老头出身普通,虽然只是个童生,但是在当时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人物了,所以张老头能够娶了一位小户千金为妻。

  张氏也正是从她娘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