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金蝉脱壳
  紧锣密鼓,哑谜试探。

  贺龙的心思缜密,利用杨关妙法择人的行为给众人上了一课,警示教育大家赢得了拥护,降低了转移的难度。

  监督按人头分担粮食,依照老、状与幼三个等次发放,没有歧视,不分男女,公正公平。

  近千人分摊几车粮食,人均并不多,留下一部分作为战备口粮,人人喜形于色,很满意。

  粮食统一装在军衣之内,军火夹藏其间,一支枪,几十发子弹,按照实际劳力配装携带。

  命令众人夹带军火,贺龙心神不宁,他不知道杨关的自信心来自哪里,担心一旦穿帮将无法收场。

  在国共统一抗战的趋势下,眼前的粮食与军火不值一提。

  李专员查看过所有的物资,如果带人来接收武器弹药,携带武器之事将彻底败露。

  蒋某人痛恨共产党已久,如果获悉杨关通共必然震怒,到那时,统战协议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面对即将成为历史罪人的考验,贺龙的心神纷扰不宁,深刻的意识到这是害人误国的行为。

  然而,杨关抛出了橄榄枝,如果不接受则证明共产党缺乏胆魄,不敢面对挑战,同时是一种不信任的体现。

  毕竟双方初次见面,中间还阻隔着一道无形的封锁线,会晤的机会都没有,近在咫尺又似远在天边。

  在这种极端的情形下,倘若不敢接下这批武器,将失去共产党人的气魄,以及接纳杨关的诚意与度量。

  杨关摆明了结交的姿态,同时也是一次尝试性的试探,探测殷珍的底细,以及共产党的魄力。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是一次豪赌,三方角逐的舞台。

  贺龙心里很清楚,若是置之不理则与杨关失之交臂,缺乏应有的信任与大无畏的奋斗精神,必定得不到他的认可。

  身陷软禁牢笼也面不改色,杨关以殷珍不与共产党正面接触的话语而试探,胆色惊人。

  为了配合杨关的试探,他示意战士们脱下军服,在众睽睽之下实施鱼目混珠,留下战士们接受训练,以此查看殷珍的态度。

  哑剧上演包含多层用意,明面上试探殷珍,实质上是考验杨关的态度与魄力。

  你杨关狮子大开口,让我带走这批军火,豪气干云,抛出试探性的橄榄枝,英雄气魄惊人。

  来而不往非礼也。

  给你留下几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