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众贤会聚
��波浪,也无法阻挡历史大势,徒然搅得天下大乱,百姓诸多受苦。着实不符天道。”

  王阳明皱眉道:“天道?朱圣人,不是我狂妄,但自来天道难以言明,谁说我势单力孤,所行便不符天道?”

  朱圣人淡定说道:“我等在灵门中翻看天机,早已将大明诸多结局看得明白,你最多延其数年气数,其灭亡终不能改。天意已然明明白白,你又何必多此一举?”

  “朱熹,你还是这般固执。王守仁之心学讲究自由,你“天理人欲”那一套对他来说是行不通的。”一旁的另一名儒生说道。

  此人面目英挺,赫然便是孔丘。

  朱熹听孔丘出言,也不再争辩,淡淡一笑,退在一旁。

  王阳明向着三人一拱手,道:“诸位,正如我们先前商议,大明内忧外患,混乱不堪,即将灭亡。假如以燎原之势,将其自上而下付之一炬,那自是简单一些,但如此一来,我汉人便难免遭受异族统治,重蹈元朝之覆辙。故我竭力促成杨嗣昌与多尔衮之会面,意图凭借此二人各自能力,促成两国和亲,延续大明气数,或可有所转机。”

  孔丘点头道:“这点我们之前已达成共识,但接下来才是重中之重,明朝有无数言官党派,即便杨嗣昌取回皇太极同意入贡之口谕,但要在朝会之上通过此入贡协议,只怕也会难如登天。”

  王阳明道:“这点我也已安排妥当,到时自会有人赞同,就看崇祯顶不顶得住了。”

  他顿了顿,神色凝重,又道:“张献忠现下已被剑啸宫宫主附体,并在四川势如破竹。如不能将其阻止,杨嗣昌只怕命不久矣,杨嗣昌一倒,那便大势已去,再也无可挽回。大家又有何高见,可对付此人?”

  老聃一直在一旁不发一言,此刻突然出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这淮阴侯一事由我而起,还是由我解决吧。”

  说罢,他身形化为一颗星星,落入王阳明眉间,就此消失不见。

  王阳明一阵恍惚,皱眉道:“老聃,我意志坚定,你可莫要趁机夺舍。”

  他眉间星光一闪一闪,并不作答。孔丘则说道:“我等不过是被抛出万物之灵的残留意志,甚至连残魂都算不上,何来夺舍一说?老聃不过是想弥补自己以前过错,故舍弃自身存在,化入你体内,好让你知晓前因后果,助他一了心愿。”

  王阳明点了点头,向孔丘与朱熹二人一揖,转身便欲离去。朱熹忽然说道:“慢着,王守仁,你既然想要相助杨嗣昌,又为何要挑动三大门派刺杀于他?”

  王阳明叹了口气,道:“我行这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