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意外的惊喜
曾扫视了一遍对方的文案上贴的姓名。

  自感考的不错,心情甚好的刘希夷闻身后有人叫住自己,回头道:“正是在下,不知兄台唤吾何事?”

  “吾字安成,名崔融,齐州人也,应试时坐于汝左旁。”崔融笑道:“吾观兄台答题行云流水,胸有成竹,想必也是饱读诗书文才沛然之人。吾等为求入仕,不远万里来到安东,孤身一人若无好友相伴,岂呼不美?观兄大才,吾想与兄台结交为友,共论诗赋,议论时政,如何?”

  “兄即有此意,吾心中甚喜。万里孤生来安东,以图报国,能结识兄台也是一桩美事。”

  刘希夷大喜道:“吾字延之,名刘希夷,汝州人也……”

  “两位仁兄结为好友,可否加吾一人?”

  崔融一瞧此人,“你不就是坐吾右旁的桓……”

  一时没记住此青年姓名,崔融一时语塞。

  “哈哈哈,吾乃桓彦范是也,字士则,润州曲阿人。”来者桓彦范大笑道。

  崔融回想,此人答题时面无难色,考官行至此人身前,观之凭凭点头,想必也是颇有才华之人,当值得一交。

  三人各自一番介绍后,悉知对方谈吐不凡,乃同辈中人,一见如故犹如多年至交好友。

  桓彦范潇洒的提议道:“今日吾等相识,乃有不饮酒相庆之理?城中有春香楼一处,端得有不少妙美娘子,又有上好酒菜,燕王府名酿。吾等不仿前去痛饮一番,饮诗作对?”

  “士则提议不错,吾刚到平壤就闻春香楼有醉人之美,今日咱们就不醉不归。”刘希夷笑道。

  “哈哈哈……”三人畅怀大笑,一同前往春香楼寻乐。

  李煜翻阅着此次报名参加应试的士子文人名单,还有他们填写的籍贯。

  令李煜高兴的是,应试者竟有三分之一出自名门望族。尤以范阳卢氏、张氏,渤海吴氏、高氏、封氏五族子弟最多;其次是北平阳氏,弘农杨氏,京兆韦氏、杜氏次之。其余籍贯名不见经传,定然是寒门出身。

  想想也是,科举虽不看门弟,可寒门子弟家贫,家中藏书有限,比不上那几百上千年传承的世家豪门,学识比之豪门子弟自是不如。

  唐初科举制度,朝堂的重视程度不高,制度也不完善,与豪门竟争,寒门子弟自然处于劣势。

  故来安东求官者多寒门。

  至于此次范阳卢氏、渤海吴氏等五族子弟来者甚多,李煜想他们除了与安东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