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去罗马
�或是那个看上去很油滑的总管都露出了吃惊的样子。

  很显然法国人认为2000杜兰特是一笔大得让他们无法承受的的数目,然后在双方一阵讨价还价后,亚历山大也不得不做了些让步,最终双方以1400杜兰特的价格成交,这要比亚历山大要的价低了不少,而且让亚历山大有些郁闷的是,即便这样法国人还没有现金。

  法国人用来支付的是羊皮,绒毯,首饰,一批餐具,还有不知道从哪里劫掠来的画作和大理石雕像。

  阿格里人把车上的粮食搬下来好腾空马车,然后看着这些东西装了满满几车之后才算完事。

  整个过程时间不短,而波西米亚人始终警惕的监视着堡垒里的法国人。

  为了让那不勒斯人安心,骑兵们的战马是提前就交出来的,这让法国人那边似乎还引起了一阵骚乱的,虽然不知道他们最终是怎么解决的,但是亚历山大能看出这件事对子爵来说应该影响不小。

  只是这并不能动摇亚历山大的决定。

  解除布鲁依尼谷地法国骑兵的武装,这是他在离开你这个地方前,保证自己的人不会再遭受袭击的唯一办法。

  看着身后那些马车里的战利品,亚历山大知道很多的眼睛已经红了,而他也并不是个吝啬的人,更知道要想让一支军队保持旺盛的士气应该需要什么。

  亚历山大有点感叹,不论是在几百年前或是几百年后,要想调动起军队的士气都并不困难。

  两百多年前,乌尔班教皇只用一通慷慨陈词的讲演,就让欧洲人自备武器,自带干粮的红着眼的发动了大大小小十几次对萨拉森人的圣战。

  而将来,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只要扯出爱国主义的大旗肯定就会有无数人自愿走上战场。

  但是现在却是完全没有这种可能的。

  雇佣兵的兴起让战争变得充满了商业味道的铜臭味,每场战争的背后都是雇主与佣兵之间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的讨价还价,而这种完全用钱“买”来的战争,其结果往往就可想而知了。

  佣兵们自然不会为了一个暂时的雇主拼命,那些佣兵的队长更不会甘心把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队伍为了某个人赔个精光。

  所以至少在佣兵盛行的亚平宁半岛上,战争往往变成了一种儿戏般的东西,经常出现花高价雇来佣兵却在战场上和敌人的佣兵见了面后忽然聊起闲天的事情,哪怕是那些较为敬业的佣兵队伍,也往往为了保存实力不肯真的卖力气干活。

  还是要组织属于自己的军队啊,亚历山大这么琢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