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乱战(十八)
既然裕仁最后认同了社会主义革命,以裕仁名义签发的《日本国宪法》讨论案就由人民党这里发出去,在全日本流通。与这份《日本国宪法》共同发布的,还有裕仁对昭和维新的彻底肯定。北一辉得到了这样的支持之后,心里面一块大石头总算是放进了肚子里。
新的《日本国宪法》与《大日本帝国宪法》相比较,最大的变化就是天皇理论上可以领导内阁与国会,但是实际上任何行政命令都必须由内阁与议会来负责。裕仁可以用超然的地位来影响内阁,甚至理论上他还能自己兼任内阁首相。但是,裕仁的一切命令都只能由日本内阁的名义来发布。
也就是说,没有裕仁,北一辉天控制的内阁可以放手去干,有了裕仁,北一辉控制的内阁还是能够放手去干。日本的立宪主君制度最终变成了君主立宪制度。
对这样的变化,北一辉自然是热烈欢迎。这是北一辉无法去放手做的事情,他把裕仁送来中国就是求的这个结果。很明显,见识了北一辉背后的中国到底有多强大,裕仁以及旧上层还是屈服了。
裕仁一屈服,北一辉立刻开始推动他最在意的一件事,就是日本军队制度的根本性调整。他彻底打破了士兵无法晋升军官的障碍。最新的日本军队制度全盘模仿了中国,士兵都获得了提干的机会。除了服役年限的调整之外,军校招生中有至少一半的名额是针对士兵出身的考生。如果士兵愿意服役期满之后继续留在军队,就可以转为志愿兵,也就是技术士官。或者尝试报考军校。军队再也不是士兵与军官泾渭分明的局面。
在军队中,志愿兵的地位与待遇同样大幅度提升。军阶被弱化为纯粹的军事职衔,而且实施了强制退役制度。这是为了扫除军队内部的冗官,也算是彻底打破了军队里面出现军阀的可能性。
1940年2月1日,与这个消息一起到北京的,还有克拉运河终于开凿完毕的重大喜讯。中国在克拉地峡的山区实施了大爆破,十几万中国工程部队,十万日本劳工,二十几万人充分利用了工具,也充分发挥了人力,终于开通了这条穿山的运河。
中国海军从此可以由经营许久的柬埔寨为母港,直接进入印度洋作战。原本海军想西进,必须先南下,经过马六甲海峡,再进入印度洋。有了克拉运河之后,作战需要的时间减少了至少两天。
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这两块飞地中国也不可能交给英国。在这个群岛上完成海军基地之后,中国才能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两洋国家。
中国方面对十万日本劳工评价很高,日本人劳动的态度非常端正。谈妥了干多少活,给多少钱之后,日本劳工就卯足了劲在那里劳动。一开始中国方面根本没有刁难日本的意思,但是工程这么紧张,大家在劳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