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乱战(四)
�向于北一辉。
日本这个国家的人民习惯于服从,北一辉确立了国营企业不能随便开除工人,但是工人必须接受各种培训的政策。这个政策出台之后,日本国营企业的工人们觉得这天空都变得更蓝了。在日本,想开除工人,或者通过克扣工资来刁难工人的事情再普遍不过。企业居然不能随便开除工人,这可是真正的德政。
不仅不开除工人,北一辉甚至接受了陈克的建议,在日本实施了新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终身雇佣”“资历递进”,这些陈克时空日本的企业特点,北一辉在日本国营企业中也开始实施。北一辉甚至实施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国营企业的管理者不是由上层指派,而是公开透明选拔。
国营企业既然现阶段大多数是军人出身的员工,对于这些非常适合日本国情的制度自然颇为适应。而日本的“耻文化”在这个阶段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日本人并不是不知好歹,既然军权财权在握的北一辉首相这样的大人物宣传的政策对劳动者是真正有好处的,日本劳动者也自然愿意服从。
当然,日本人民不太理解,为什么北一辉居然任命了三十多岁的年轻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出任日本国有资产委员会的主席。
除了这些之外,北一辉极度重视中国市场,严令要求日本从中国引进产业规范化,实施同样的度量衡标准。总之,经过这么一番运作,日本私营的“血肉工厂”很快就被国营的“血汗工厂”给打的摇摇欲坠。
两三年之间,曾经动荡到几乎要爆炸的日本社会奇迹般的稳定下来。这倒不是日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有了盼头。甚至连地主的都损失有限,北一辉在财政上搞了一次通货膨胀,却实施了严格的基本生活用品的票据制。地主们先是拿到一堆很快就开始贬值的货币,这些钱却不能用以囤积居奇。倒也是自杀了那么几个地主。当然这种政策的凶残程度与日本剥削阶级对日本普通人民的残暴比较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当然,北一辉毕竟是在中国上过课程,他知道眼下的一切功绩都因为有中国的支持。如果没有中国在金融上对日本提供了信用贷款,北一辉的新政府此时早就彻底破产几十回了。为了能够迅速把日本带上全新的轨道,北一辉每年都向中国派遣商业代表团,一来是商谈中日贸易,二来是向中国学习最新的工业生产标准,以尽快增加向中国的出口。
获得了到中国造船厂参观的机会,也是中日两国之间合作的新高度。原先日本方面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与中国合作。日本的造船业对中国非常有戒心。不管中国海军发展的水平如何,日本方面还是认为中国的造船业比日本落后一些。这次来参观的目的未必是真的想交流,而是想看看中国造船业的庐山真面目。
日本这个国家的人民习惯于服从,北一辉确立了国营企业不能随便开除工人,但是工人必须接受各种培训的政策。这个政策出台之后,日本国营企业的工人们觉得这天空都变得更蓝了。在日本,想开除工人,或者通过克扣工资来刁难工人的事情再普遍不过。企业居然不能随便开除工人,这可是真正的德政。
不仅不开除工人,北一辉甚至接受了陈克的建议,在日本实施了新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团队精神”“终身雇佣”“资历递进”,这些陈克时空日本的企业特点,北一辉在日本国营企业中也开始实施。北一辉甚至实施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国营企业的管理者不是由上层指派,而是公开透明选拔。
国营企业既然现阶段大多数是军人出身的员工,对于这些非常适合日本国情的制度自然颇为适应。而日本的“耻文化”在这个阶段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日本人并不是不知好歹,既然军权财权在握的北一辉首相这样的大人物宣传的政策对劳动者是真正有好处的,日本劳动者也自然愿意服从。
当然,日本人民不太理解,为什么北一辉居然任命了三十多岁的年轻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出任日本国有资产委员会的主席。
除了这些之外,北一辉极度重视中国市场,严令要求日本从中国引进产业规范化,实施同样的度量衡标准。总之,经过这么一番运作,日本私营的“血肉工厂”很快就被国营的“血汗工厂”给打的摇摇欲坠。
两三年之间,曾经动荡到几乎要爆炸的日本社会奇迹般的稳定下来。这倒不是日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而是每个人都有了盼头。甚至连地主的都损失有限,北一辉在财政上搞了一次通货膨胀,却实施了严格的基本生活用品的票据制。地主们先是拿到一堆很快就开始贬值的货币,这些钱却不能用以囤积居奇。倒也是自杀了那么几个地主。当然这种政策的凶残程度与日本剥削阶级对日本普通人民的残暴比较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当然,北一辉毕竟是在中国上过课程,他知道眼下的一切功绩都因为有中国的支持。如果没有中国在金融上对日本提供了信用贷款,北一辉的新政府此时早就彻底破产几十回了。为了能够迅速把日本带上全新的轨道,北一辉每年都向中国派遣商业代表团,一来是商谈中日贸易,二来是向中国学习最新的工业生产标准,以尽快增加向中国的出口。
获得了到中国造船厂参观的机会,也是中日两国之间合作的新高度。原先日本方面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与中国合作。日本的造船业对中国非常有戒心。不管中国海军发展的水平如何,日本方面还是认为中国的造船业比日本落后一些。这次来参观的目的未必是真的想交流,而是想看看中国造船业的庐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