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下一代主机
但是产品良率很高,而产品良率的提升,就代表产品成本的下降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在cpu的生产中,最开始是工厂生产一大块圆形的晶圆,然后让人切割,并在上面刻下电路。

  这样,cpu就成了。

  但在切割晶圆的时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晶圆都是圆形的,而芯片则是矩形的,这意味着,晶圆的边角会有浪费,而越小的核心,就意味着越少的浪费。

  不仅仅只是这样。

  在晶圆上,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完美的,有些时候生产出来的核心,其中可能就会有一个地方损坏了。

  越是巨大的芯片,越是如此。

  例如,按照森夏的想法生产了一个集成度高的芯片,成本可能是100美元,但是如果上面有一个地方有问题,那这个芯片就废弃了,损失就是100美元,而整个芯片就报废了。

  但如果是切割成四个小芯片的话,损坏的就是其中一的一个,这样的话,成本100美元的物料,损失可能就只有25美元,剩下的三个芯片,依然能够工作。

  森夏就是被藤原哲郎的这个举例给说服的。

  ——胶水就胶水吧,把成本降下来就好。

  于是乎,藤原哲郎就把自己给坑了。

  他升职了。

  升职自然是好事了。但藤原哲郎升值之后,要解决的问题可就大发了。

  “胶水芯片”良率和成本都能够下降,这是在物料上的。

  但是这种芯片的设计,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如果是全集成的芯片,芯片内部的沟通是比较通畅的,这意味产品能够节省更多的资源。

  其表现就是,芯片的效能更高、延迟更低、内部的冲突也更容易解决。

  但如果是胶水的话,每一个die之间的协调,有时候就是大问题了,一个弄不好,就会导致芯片之间的延迟暴增,并且die与die之间的工作协调也有问题。

  其表现就是,容易出现一个核心在工作,另外几个核心却在围观的这种“一方有难,八方围观”的状况。

  这还是最轻的副作用。如果设计不好的话,也可能会有别的问题出现,例如发给核心的命令重复、冲突导致的蓝屏和报错等等。

  换句话说,这种胶水设计,在提升了硬件成品率的同时,略微下降了产品的效能,并且对于架构师的要求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在设计上的成本,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