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水是生命之源
;“历任会稽太守都欲推广中原牛耕精耕之法,但会稽本地人压根懒得学,一百年了,仍未见成效。问之,则曰‘不如此,则山神不乐’。”

  “这鄯善的贫瘠绿洲,哪能与会稽丰腴之地相比?鄯善人的刀耕火种,勉强果腹而已。”

  任弘叹息,他本来想着,这沙漠绿洲可不比热带,没法完全靠天吃饭,大家为了多点粮食,让家中孩子吃饱些,是没资格懒的,应该更勤快点才对。

  但他显然是在用中原人的思维来看问题,鄯善人可不这么想。

  千年来的习惯根深蒂固,这些鄯善农户,哪怕是家里没几头牲畜的,也宁可将种子往地里随便一撒,而后整日躺在芦苇席上晒太阳,收获多少全看天意,根本不愿下田精耕细作啊。

  气归气,不过任弘想想后世一些现象就理解了:

  996是多给点工资,但权衡利弊,我们还是宁可回家休息。

  一个作者,三更是比两更稿费多点,但是累啊,何苦来哉。

  “还是不够饿啊!”任弘痛心疾首。

  更何况楼兰人只是听鄯善王吹嘘汉地如何粮食满仓,却未能眼见为实,心有疑虑是自然的。

  郑吉好奇:“那任侍郎打算如何做?”

  “有一快一慢两种办法。”

  任弘早就琢磨好了:“慢法子的话,便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即可。”

  大汉屯田将士又不是来扶贫的,必须一年内帮鄯善人全民脱贫摘帽,急个啥?

  任弘道:“鄯善的集市已经逐渐繁荣,远方使团商贾带着奇珍异物来此,鄯善人能用来与之交换的,也只有粮食而已。且先让一部分人学了技艺,积累粮食,先富裕起来罢,到时候不怕其余人不争相效仿。”

  “此法恐怕要三五年才能奏效,但我希望来年鄯善便能丰收,为汉军全面打通南道做好准备,所以只能用有些隐患的快法子了。”

  说到这任弘一顿,看向郑吉:“当然,接下来在扦泥屯田的便是子骞了,是否施行,还得看你。”

  郑吉也不是有耐性的人,楼兰之役,他在傅介子使团里的表现没有任弘、奚充国出彩,故秩禄不及二人。如今继任弘之职,自然希望自己能在扦泥做出一番成就来,当然是越快越好了,遂朝任弘拱手。

  “还请任侍郎教我!”

  “很简单。”

  任弘有些内急,便与郑吉站在在沟渠边撒了泡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