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装甲作战理论之二
��三个装甲师快速突进了法军的防线,而其后继的三个步兵师具他还有一天的路程,如果当时得法军能够集中力量挡住德军的步兵师,不但能封住战线的缺口而且还可能合围古德里安的部队。我知道以当时法军的实力和混乱的作战部署很难达到这点,但是作为假设,这是否可行呢?
2装甲部队作为最精锐的部队和主攻的急先锋,其战损也是很大的,以装甲部队的突进速度,后勤补给如何跟的上?如果停下来等补给不是就会耽误战机了吗?
3作为防守方,面对德军闪电般的突破是否就是毫无抵挡之力了呢?以本人粗浅的想法,如果再德军突破的方向上,布置大纵深的防御阵线,以火炮,壕沟,永久工事,反坦克雷场,和各类火力组成的火力网,加上空军的配合,我想德军也是很难突破的吧。即使突破了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自己的装甲部队则作为机动力量,最后投入战场,给敌人以最后一击。当然,这种看法还很浅显,也不成熟,但我想它应该比英法联军或是苏军初期的那种将主力布置于一线的做法更加切合实际吧。
总之,在战争初期德军装甲部队的辉煌胜利,本人认为,主要还是依靠其先进的战术。当时的世界,对坦克应用主要还停留在作为步兵突击的支援火力上,当德军装甲部队革命性的战术被世界所认知的时候,它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东线的后期失败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这要结合苏联的具体情况),后期德军的进攻不利,和苏军防线的巩固有很大的关系,那时的闪电进攻已不能达成其战役目标了!
二战时期各国的战术特征
优势火力、决战计划、装甲先锋、人海战术是游戏中的四大陆战学说,后期又各有分支,这里简单探讨一下。
一,优势火力
优势火力是美国的陆军学说,优点是成型后组织度高,防御效果好,机械化部队成本低,缺点是早期战斗力很差,成型后进攻效果也不突出,另外士气相对较低。优势火力在43年分成两个分支,混合防御和机械化进攻。
组制度是优势火力从初期到后期一直优势的地方。初期步兵炮兵成本低,防御战法偏多。
混合防御对摩步和自走炮加成较大,防御类战法触发是各种学说中最高的。
机械化进攻能减少摩步、机步、自走炮的生产成本,触发的战法攻守比较平衡。
优势火力的46年终极学说——空地一体战,所有地面部队的最大组织度加10,士气加10,另外骑兵的生产成本减5。
优势火力中指挥部战法加成为12,补给加成为8。总的来说,优势火力是中规中矩的陆军学说,适合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美国。
2装甲部队作为最精锐的部队和主攻的急先锋,其战损也是很大的,以装甲部队的突进速度,后勤补给如何跟的上?如果停下来等补给不是就会耽误战机了吗?
3作为防守方,面对德军闪电般的突破是否就是毫无抵挡之力了呢?以本人粗浅的想法,如果再德军突破的方向上,布置大纵深的防御阵线,以火炮,壕沟,永久工事,反坦克雷场,和各类火力组成的火力网,加上空军的配合,我想德军也是很难突破的吧。即使突破了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而自己的装甲部队则作为机动力量,最后投入战场,给敌人以最后一击。当然,这种看法还很浅显,也不成熟,但我想它应该比英法联军或是苏军初期的那种将主力布置于一线的做法更加切合实际吧。
总之,在战争初期德军装甲部队的辉煌胜利,本人认为,主要还是依靠其先进的战术。当时的世界,对坦克应用主要还停留在作为步兵突击的支援火力上,当德军装甲部队革命性的战术被世界所认知的时候,它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东线的后期失败就是最好的例证(当然,这要结合苏联的具体情况),后期德军的进攻不利,和苏军防线的巩固有很大的关系,那时的闪电进攻已不能达成其战役目标了!
二战时期各国的战术特征
优势火力、决战计划、装甲先锋、人海战术是游戏中的四大陆战学说,后期又各有分支,这里简单探讨一下。
一,优势火力
优势火力是美国的陆军学说,优点是成型后组织度高,防御效果好,机械化部队成本低,缺点是早期战斗力很差,成型后进攻效果也不突出,另外士气相对较低。优势火力在43年分成两个分支,混合防御和机械化进攻。
组制度是优势火力从初期到后期一直优势的地方。初期步兵炮兵成本低,防御战法偏多。
混合防御对摩步和自走炮加成较大,防御类战法触发是各种学说中最高的。
机械化进攻能减少摩步、机步、自走炮的生产成本,触发的战法攻守比较平衡。
优势火力的46年终极学说——空地一体战,所有地面部队的最大组织度加10,士气加10,另外骑兵的生产成本减5。
优势火力中指挥部战法加成为12,补给加成为8。总的来说,优势火力是中规中矩的陆军学说,适合资源丰富的国家,尤其是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