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战车战术汇编
�简单,操作容易的坦克速度快,装甲厚,武装强,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更让人恐怖的是这种坦克的数量,在战争结束之时光是t-34的数量就已经超出了德国所有型号的产量了。这样的对手真是前世的死敌了!

  在终于站稳了脚跟之后,苏联军方终于将30年代的老版战术给翻了出来。这种典型的苏联战术是这样的:首先,长达几个小时的火炮和火箭炮的覆盖式射击。炮兵被斯大林称之为“战场女神”,由此可见炮兵这一兵种在苏联军队联合作战中的重要性了。

  炮火稍停之后,所谓的“坦克战群”完全凭借着己方不可抵挡的数量优势将德军试图顽抗的坦克部队,乃至所有还拿着武器的地方士兵吞没掉了。在与敌方接触之后,整个战群的先锋部队迅速展开向纵深方向进行冲击,而其中一部分则留下负责包围并歼灭敌方残留力量。

  对于苏军的这种淹没战术,德军部队将之形容为与神话中恶龙的战斗,也就是说每砍掉一个龙头,接着会出现两个出来的。一个具体的形容是这样说的,即使每辆最为强悍的虎式坦克可以在自身被击中前击毁60辆敌方坦克的话,那么德国的所有虎式坦克依然不足以抵挡苏联装甲部队的数量优势!

  更何况,每一次德国装甲部队装备上了新的一种坦克之后,苏军坦克部队必然会随之而来研制出一种毫不逊色的家伙出来,例如js-ii或是安装了152反坦克炮的坦克歼击装甲车。此外同样处在数量劣势下的德国空军一样被苏联的空中兵团所吞没了,也就是说德国部队上方的制空权已经拱手让人了,这也就代表德国装甲部队就如同被人抓住了的羊羔,只能任人宰割了。

  苏联的坦克战术,是数量和质量上的完美结合,苏军依托地域大和气候冷的优势,将德军精密的“装甲英豪”们困在了西伯利亚的土地上,从侧面看,德军的失利并不是战术上的失利,而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后勤补给被切断,一方面是东线的突然冒进,加之天气的极度寒冷,导致精锐的德装甲兵们精神上的崩溃。而苏联装甲力量,用大兵团,大集结,集中火力的优势,加之后勤和坦克数量上,火力上的优势,大大打击了德军,苏军的典型战术是,炮火压制,坦克集团化突进,在步兵和坦克的配合下,苏军没有完全运用闪电战理论,而是将步兵和坦克做成一线平推式的同等火力单位,将坦克反坦克和步兵反坦克紧密的结合为一体了。另外,苏军设计的坦克适合在寒带作战,宽大的履带,粗狂的设计(一次性铸铁炮塔,通用的零件-甚至就是用拖拉机上的零件改制),强劲的发动机,大口径的火炮,倾斜的前装甲板,简易的设计,一个个钢铁老虎就这样诞生在乌克兰的拖拉机厂了。

  坦克从问世那天,就注定了它“陆战之王”的地位。随着防护力、火力、机动性的不断升级,坦克成为陆战的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