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面,线条未成即被打散。

  顾铮默默转头。

  杨御史叔侄都是俊秀-清-雅-之人,此等场景,委实无法想象。

  拿定主意,顾铮顶住压力,意志坚定,绝不能让杨廉捧起大碗。

  为侯府计,不行。

  为亲爹身家性命,更是不行!

  杨御史气不顺,二叔不会找祖父麻烦,和父亲切磋武艺的可能性,高达八成以上。

  不是做儿子的看不起亲爹。

  实在是,在顾铮九年的人生岁月中,自牙牙学语到落地行走,从持笔习字到苦学武艺,轮番比较,几乎没有一样,父亲能超过二叔。

  不,有一样。

  犯二。

  想到这里,顾铮顿生感慨。

  无奈的摇摇头,娘说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家不穷,他却要早早立身,少年老成,撑起门楣,何等无奈。

  不成,不能再想。

  否则,必会生出大逆不道,人子不孝的念头。

  顾侯爷被孙子挡住,心知欠妥。顺势放过两个孩子,许其用小盏。

  刚巧,世子夫人奉上新菜,与顾卿杨瓒见礼。

  称呼上,略有些为难。

  还是顾指挥使解围,道:“嫂嫂唤小叔即可。”

  世子夫人点点头,道:“小叔安好。”

  待杨瓒还礼,转身看到杨廉,取出一只荷包,笑道:“初次见,大娘没什么好东西,这只荷包是大娘亲手绣的,铮哥儿也有。再则,听大娘一句,这酒太烈,不可多饮。”

  话落,退后半步,向顾侯福身行礼。不用婢仆,单手提起三层食盒,轻松离开。

  杨廉握着荷包,疑色重现。

  自家同顾叔家不是亲戚,对吧?

  小叔?

  大娘?

  这称谓,是否哪里不对?

  顾铮见了,立时道:“母亲独我一子,我没有兄弟姊妹,见到廉弟,自然喜欢。廉弟如不弃,唤我一声兄长,可好?”

  感情真挚,话语诚恳。

  杨廉身为独子,在宣府时尚好,入京之后,颇觉寂寞。有杨山杨岗为伴,到底相差十余岁,存在代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