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杨瓒一行抵京,正遇琉球使臣敬献方物,并乞朝廷再赐木牌,改两年一贡为一年一贡,许琉球商人至江浙市舶司市货。

  彼时,倭国诸藩正打得热闹。

  明朝开采石见银矿,银矿石装载满船的消息,不知被何人传了出去。

  一时间,四周大名小名皆-赤-红-双眼,摩拳擦掌,紧盯石见大名的一亩三分地,恨不能一刀将他砍死,接受领地,霸占银矿。

  会不会被明朝收拾,暂不被考虑。

  总之,先“吃饱”再说!

  此次皇家添丁,倭国本该派遣使臣敬贺。但从皇子公主降生至今,除个别大名外,倭国将军没有半点反应,很能说明问题。

  要么是对明朝开采银矿怀恨在心,要么是权利已被架空,岛上四分五裂,压根指挥不动各藩。

  如猜测属实,倭国的“战国时代”,必将提前来临。

  一直被倭国压制,不得喘-息的琉球,此番来朝,大胆请再赐木牌,增多朝贡次数,就是最好佐证。

  当然,现在都是猜测,倭国打成筛子,也对明朝关碍不大。内阁六部正在商讨,是否应允琉球所请。

  若是点头,由朝廷发下文书,后续事宜都要考虑清楚。

  人员往来频繁,定要造船。钱从何来,问题不小。

  明朝资助?

  弘治年间尚有可能。现在嘛,有待商榷。

  增加朝贡之物,八成会和倭国产生些摩-擦。琉球自言没有军队,仰慕上国,甘为附从。如倭人来犯,是否出兵,都要提前备案。

  而琉球人的投诚,究竟是真是假,更要查证属实。

  一桩桩一件件,足够吵上半月。

  内阁之意,当派遣使臣。

  文武两班都无意见。人选之上,却产生分歧。

  谢丕,顾晣臣,王忠,严嵩,均属少壮派,且有出使经验,可为正使。副使则由六部内选。

  护卫之数,少则三十,多则两百。京卫之外,东西两厂亦要派人。

  眼见商量得妥当,即将制定官文,着手实行,五军都督府突然发难,凭什么每次遇上“好事”,都是文臣顶上?

  不就是出使吗?武将照样行!

  如是他人提出意见,六部九卿大可不做理会。但缀上“国公”和“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