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此役关系之大,绕不开蓟州总兵。兵部,户部,都督府,边镇总制巡抚,都要梳理清楚,各方打点,分出功劳。”

  杨瓒蹙眉。

  蓟州总兵,怀柔总兵,五名镇守太监,都在阵前战死。杨瓒早打定主意,上疏之时,必为其正名请功。

  战死的才氏兄弟,同在奏疏之上。

  将官边军,巡抚州官以及训导文吏,凡于战有功,都不会落下。

  户部、兵部也可列名。

  都督府又是怎么回事?

  “非止于此。”谢丕继续道,“营州、昌平州、延庆州,都不可遗漏。我同顾兄商议,列出名单,与贤弟一并参祥。”

  接过墨痕未干的几页纸,杨瓒沉默。

  打仗时,没见几个出面。打赢了,都跳出来摘果子?

  昌平知州和卫学训导临战不惧,为接应边军,死在鞑靼刀下,当为英魂。延庆和营州上下,除武将调兵,卫卒出战,有文官什么事?

  名单之上,文官明显多于武将。

  州县七品列百户之前,死战的边军,凡总旗以下,无一具名。

  想起老边军嘶哑的吼声,杨瓒垂下双眼,冷意自足底蔓延,全身似被冻僵。

  观其神情,谢丕不禁苦笑。

  “我知贤弟不忿,为兄又岂是甘心。然形势如此,此战之后,你我必要归京。北疆之地,仍需此辈镇守。”

  分润战功,实出不得已。

  巩固边防,戍守边镇,该给的好处必须给。就算是割肉,也不能嫌疼。不求各个如才指挥使一心为国,能少出几个孙同知之流,少拖边军后腿,也是好的。

  不合理?

  官-场-战-场,不合理的地方还少吗?

  出自谢府,又随李东阳学习,谢丕对官场的熟悉,远超过杨瓒。

  “杨贤弟,此事不能不为。”

  杨瓒依旧沉默,抓着名单,指尖竟有些发白。

  正在此时,帐外突起喧哗。

  一阵马嘶,继而是阵阵欢呼。

  似预感到什么,杨瓒心头急跳,不顾谢丕和顾晣臣诧异的目光,起身走出营帐。

  营地之前,数名骑士正翻身下马。

  被簇拥在前者,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