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地步。

  “陛下果真拿定了主意?”

  龙性难驯,劝说也要拿捏分寸。

  假如天子一意孤行,倔强到底,群臣也没办法。总不能把天子关在宫城,调重兵把守。谁敢这么做,几同造反无异。

  三位阁老历经几朝,能立足朝堂至今不衰,绝非莽撞没有成算之人。脾气最糟的刘健,上疏谏言也多是试探,并未将话说死。

  李东阳和谢迁的语气更是委婉。

  同字字带刺,句句藏锋的都察院六科相比,完全可用温和来形容。

  几番试探,三人终于确定,天子固执己见,决心不改,事情难办。

  思考许久,李东阳终于出言:“直谏不可行,恐使天子更为执拗。为今之计,唯有拖。”

  “拖?”刘健微讶,“可行?”

  “可行。”

  李东阳正色道:“冬月将半,将至腊月。如能拖至正月,便有三月余裕。五月之后,先帝小祥,天子必当亲祭。”

  新年里,需祭祀祖宗,一国之君也不能例外。况先帝小祥未过,天子贸然离京,于礼有碍。纵要北狩,也需等到明年五月之后。

  “五月之后又当如何?”

  拖上几月,天子就会改变主意?

  想都不要想。

  依天子的性格,出京之心必会更加强烈。

  拂过长须,李东阳忽然笑了。

  “皇后大喜,于乔忘了?”

  谢迁微愣,思索李东阳话中之意,立时恍然。

  七月传出喜讯,先帝孝末,皇后即将临盆。无论皇子公主,都是今上第一个孩子。父子天性,哪怕再急,也不能此时离宫。

  “善!”

  这样一来,又能拖上两月。

  “若再不行,我等可上言,请开恩科。”

  “开恩科?”

  李东阳点头道:“前朝即有恩科之例,何妨一行?”

  会试相隔三年,武举先为六年一试,后改为三年,多安排在会试隔年。开恩科并无严格规定,可是文试,也可武举。两者并行,也不算破例。

  天子对文章兴趣不大,将才军士讲以谋略,演以武艺战阵,总有兴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