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
刘玉充耳不闻,神情不变,加快脚步。
戴铣偶尔停住,面上闪过恻隐之情。思及自身情形,终咬了咬牙,跟上刘玉,不再回头。
正德元年,八月底,天子敕南京刑部、大理寺并都察院重录囚情,重审重犯。
同月,谢十六等海匪的口供抄送两京。有海匪供词,戴铣洗刷-冤-情,重入南京都察院。
此后,递送都察院的密信亦被查出,疑被右都御使押下。
因信被当日-焚-毁,送信人也不见踪影,仅有戴铣之词,并无切实证据,对方一口咬定,未见送信之人,也未收到信。更言送信人乃海匪内应,八成是他动了手脚,才使得戴铣蒙冤,自己遭疑。
“本官并未收到书信,有值房书吏为证!”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最终,戴铣让步,斥送信人为海匪内应,一经抓获,必交送法办。
这样的退步,非但没让对方松口气,反更加绷紧神经。
事出反常即为妖。
戴铣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含混过去,不了了之?
坐了几个月大牢,差点连命都丢了,岂会甘心?
不明就里,右都御使心存疑虑,愈发警惕。戴铣却似彻底放下,遣家人送上名帖,亲自过府拜访致歉。
“先时被小人蒙蔽,多有误会,还请都宪莫怪。”
戴铣不追究,主动将事情揭过,一切貌似回到正轨。被登门拜访之人,始终觉得蹊跷,有些疑神疑鬼,五日不到,竟卧病在床,请了病假。
与此同时,沈岳的“好日子”,终于到头。
杨瓒想尽早归京,一边安排岛上事宜,一边同王主事行诱--捕-佛郎机海盗计划,忙得脚不沾地。
顾卿率兵船,同熊指挥使等逡巡海上,遇可疑船只,不问来路,当场缉拿。
“走私海商押送双屿,番商送宁波、台州两府,验其关凭。匪徒就地格杀,双桅帆船收缴,余下沉海。”
剿匪数月,卫军打出经验,命令下达,动作愈发干脆利落。
束手就擒,老实投降,还可有条活路。胆敢反抗,必死路一条。
悬赏告示-诱-惑不减,除江浙福建,抓获的匪盗中,竟出现潮州府人。
“管他是哪里人,抓了�
戴铣偶尔停住,面上闪过恻隐之情。思及自身情形,终咬了咬牙,跟上刘玉,不再回头。
正德元年,八月底,天子敕南京刑部、大理寺并都察院重录囚情,重审重犯。
同月,谢十六等海匪的口供抄送两京。有海匪供词,戴铣洗刷-冤-情,重入南京都察院。
此后,递送都察院的密信亦被查出,疑被右都御使押下。
因信被当日-焚-毁,送信人也不见踪影,仅有戴铣之词,并无切实证据,对方一口咬定,未见送信之人,也未收到信。更言送信人乃海匪内应,八成是他动了手脚,才使得戴铣蒙冤,自己遭疑。
“本官并未收到书信,有值房书吏为证!”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最终,戴铣让步,斥送信人为海匪内应,一经抓获,必交送法办。
这样的退步,非但没让对方松口气,反更加绷紧神经。
事出反常即为妖。
戴铣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含混过去,不了了之?
坐了几个月大牢,差点连命都丢了,岂会甘心?
不明就里,右都御使心存疑虑,愈发警惕。戴铣却似彻底放下,遣家人送上名帖,亲自过府拜访致歉。
“先时被小人蒙蔽,多有误会,还请都宪莫怪。”
戴铣不追究,主动将事情揭过,一切貌似回到正轨。被登门拜访之人,始终觉得蹊跷,有些疑神疑鬼,五日不到,竟卧病在床,请了病假。
与此同时,沈岳的“好日子”,终于到头。
杨瓒想尽早归京,一边安排岛上事宜,一边同王主事行诱--捕-佛郎机海盗计划,忙得脚不沾地。
顾卿率兵船,同熊指挥使等逡巡海上,遇可疑船只,不问来路,当场缉拿。
“走私海商押送双屿,番商送宁波、台州两府,验其关凭。匪徒就地格杀,双桅帆船收缴,余下沉海。”
剿匪数月,卫军打出经验,命令下达,动作愈发干脆利落。
束手就擒,老实投降,还可有条活路。胆敢反抗,必死路一条。
悬赏告示-诱-惑不减,除江浙福建,抓获的匪盗中,竟出现潮州府人。
“管他是哪里人,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