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恐难追及。事已至此,不如尽己所能,为天子扫清前路。他日致仕归乡,总能得一份旧情。”

  简单几句话,无异于铜钟敲响,震得刘健谢迁耳际嗡鸣。

  “何至于此?”

  “于乔不信?”

  谢迁沉默了。

  正是因为相信,才会惊愕。

  刘东阳善谋,满朝皆知。

  能令他说出这番话,可见,事情必无太多转圜余地。

  急流勇退,方谓之知机,?

  刘建同样不语,心中作何想法,唯有自知。

  正德元年,八月丁卯,早朝之上,内阁首辅大学士刘健上奏,乞敕宗人府礼部,查找所收文案,召各王府长史入京,续修玉牒。

  “宗支繁茂,玉牒不容缺漏。今逢十年之期,当敕令续修。”

  “定式移文各王府长史司,子女请名受封,婚嫁薨故,违训惩戒,收回封赏,除官罢爵,皆应如式造册,考据详问,奏缴御前。”

  “如有错漏,当遣人过府,谨慎查补。”

  “参考旧案,禀奏新事,庶无缺漏,方可修辑。”

  刘健奏请完毕,朱厚照立刻点头。当殿下敕谕,令各王府长史司遣人入京,八月底必须启程,不得延误。

  “陛下圣明。”

  刘健行礼归班,李东阳继而出列。

  “陛下,臣有奏。”

  闻言,群臣都是一愣。

  刘阁老且罢,李阁老?

  今天刮的是什么风?

  “启禀陛下,臣查旧案,圣祖高皇帝朝,太宗皇帝为宗人府宗正,定有例,各王府长史,非进士出身者,历任九年方许保奏举荐。如入朝为官,需外放九年,考绩为优,方可调入京城。”

  朱厚照坐正身体,表情肃然。

  群臣竖起耳朵,均不太明白,平日里八风吹不动,非必要不出声的李阁老,今天这是怎么了。

  敲着势头,分明是打算找藩王府的麻烦。

  “臣乞陛下敕令,详查被保奏举荐之人。凡有违例,俱罢黜罚金,以儆效尤。藩王被蒙蔽,举荐属官,当由宗正出面,告以祖训。”

  藩王分封,无召不得离开封地。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