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百官垂首听旨,纵是内阁三位相公,也看不清天子此刻的表情。

  “然焦卿家及赵卿家所言有理,未出正月,将临大典,此时染上血光,实为不吉。”

  话到这里,朱厚照忽然停下。

  群臣屏息以待,刘御史跪在地上,恍如成了一尊雕像。

  “先皇以仁治国,纵如万氏党羽,首恶之外,亦究问罪行轻重,非必要少取人命。”

  “朕承宗庙,抚育万民,自当奉先皇之仁义,以德行彰天下。”

  “刘玉。”

  朱厚照加重声音,刘玉额头触地。

  “罪臣在。”

  “尔既已认罪,当摘去乌纱,除去官服。”

  “是。”

  “当此吉日,朕不取尔性命。罢黜官职,交罚银后自可归乡。”

  刘玉似不敢置信,顾不得规矩,倏然抬起头,仰望丹陛之上,眼角泛红,滚下两行热泪。

  “罪人领旨谢恩!”

  本以为前路断绝,将坠入无底深渊。未料想,天子竟网开一面,亲手递给他一条长藤。

  刘玉所能做的,唯有牢牢抓住。

  如想翻身,送子孙再入朝堂,必要同文官集团断情决义。其能抛弃自己一次,便能有第二次,第三次。

  这天下,终究姓朱。

  哪怕被文官孤立,被言官讥讽弹劾,只要天子不弃,便能安稳无虞。

  翰林院侍读杨瓒,便是最好的例子。

  刘玉后悔,为何没能早早醒悟,以致落到今日下场。

  好在事情还没到最坏的地步,他还有机会。

  “罪人谢陛下隆恩。”

  跪在青石上,刘玉四叩首。

  旋即起身,主动除下官袍及乌角带,再行礼,随大汉将军走出殿外。

  正月的神京,虽久未落雪,仍是冷风侵骨。

  天子令刘玉罢官归乡,交出罚银,却未行廷杖,也未下其牢狱,殿外禁卫自不会上前押解。反有中官送上一件绢布外袍,并一顶纱帽。

  “多谢。”

  刘玉拱手,中官侧身让开,道:“刘御史要谢,便谢天子,咱家不过奉命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