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之意,并非裁革皇庄,是请宫中重新调派庄田管事。”

  “哦?”

  朱厚照起了兴致,顾不得发火,忙道:“杨先生快说。”

  “臣遵旨。”杨瓒道,“皇庄内管事职责,臣并不十分了解,只知一人独管,不如两人共管;两人同理,不如三人分权。增设两名管事,不敢言万全,彼此牵顾,总会有些作用。”

  “三人分权?”

  朱厚照眸光微闪,没有急着发问,让杨瓒继续说。

  “荀子语,人生而有好利。”杨瓒道,“世人皆有好利之心,为名,为权,为钱。”

  防意如城,人己一视,正因少,才显得珍贵。

  晋身朝堂,在仕途中打滚,能达到这个高度,不能说没有,实是凤毛麟角。

  “庙堂之上如此,山水之远亦如此。”

  “臣年少之时,终日苦读,不知田亩稼轩,若将稻麦放在眼前,恐都分不清楚。如要臣做文章,可几息书就。下田耕种,实在是为难。分不清种子,不识得节气,待秋收之日,怕是会颗粒无收。”

  “杨先生分不出稻麦?”

  杨瓒诚实摇头。

  “朕却是知道。”朱厚照很是骄傲,昂着下巴道,“每年年初,父皇都要祭祀先农,下田耕种。朕捡过稻穗,扶过车犁。今年起,将亲祀农神,杨先生随驾,不妨仔细认认。”

  “是。”

  杨瓒无奈。

  和朱厚照说话,稍不注意就会被带歪,当真要小心。

  依朱厚照的形貌,幼时必是个白胖娃娃,玉雪可爱。穿着缩小版的大红盘龙常服,提着竹篮,跟在弘治帝身后捡拾稻穗……不能想了,掐皇子什么的,很是大不敬。

  “臣举此例,实为禀奏陛下,读书人善笔墨,习武者惯用刀-枪,管农桑者本应识田。如臣一般,不识稻麦,不认稼轩,必不能管理农桑。”

  朱厚照收起轻松神情,面现沉思之色。

  “皇庄出产逐年减少,天灾是一则,管事不识农事,未必不是因由。臣相信,派遣至皇庄宫庄的中官,为天子信任,必也对天子忠心耿耿。但是,”杨瓒话锋一转,“如其不能识人,不晓稼轩,被庄头等欺瞒,纵有赤城之心,也愧负身担之任。”

  “杨先生是说,管理庄田的中官被下人欺骗?”

  “臣只是做比。”杨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