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一片静寂。

  右都御使史琳当先上前,不敢轻动戴珊,只能焦急道:“廷珍兄?”

  朱厚照顾不得规矩,大声道:“退朝,传太医!”

  戴珊被送回府中之后,天子两番遣中官问询。院正院判亲至,仍未能将其救醒。

  两日之后,戴府门前挂起白幡。

  刘健等闻讯,皆是大惊。

  史琳同戴珊最契,本已痼疾在身,遇好友骤逝,又添一层新病,御医诊过,亦是束手无策。

  “天命如此,生老病死,药石难医。”

  弘治十八年十二月,都察院左右都御使先后撒手人寰。

  太仓库银之事未决,武学之事方兴,奏疏堆成小山,内阁忙得不可开交。朱厚照只能再升午朝,并由三日一朝改为两日一朝。

  如此,仍有多事未决。

  连续几日忙到深夜,朱厚照的脾气愈发暴躁,张太后欲借千秋节见兄弟一面,都没能如愿。

  “舅舅为父皇守陵,怎能擅离!”

  张太后赌气回到清宁宫,连千秋节都不欲再办。

  御史闻听风声,当即上疏直谏言。

  朱厚照的回应很简单,不打不骂,全部迁调南京。

  继续上疏?

  山高水远。比起在神京找茬,好歹能耳根清净两日。

  这种情况下,弘文馆讲学的时间自然缩短,地点也改为东暖阁。

  看着朱厚照脸上的两个黑眼圈,杨瓒只能叹息。财-政紧张,朝中-内-宫都不消停,难怪烦躁成这样。

  “陛下,臣闻太仓印已累至三十万,当可解燃眉之急。”

  朱厚照没说话,抽-出一封奏疏,递给杨瓒。

  “杨先生看看吧。”

  杨瓒行礼,告罪之后接过奏疏,看清上面的内容,不禁皱眉。

  “重开宁夏马市?”

  论理,不是不可行。能联络瓦剌,刺探鞑靼消息,充实边防储备,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但提出的人是安化王,就不得不可令人深思。

  “朕信不过安化王。”

  弘治帝留给朱厚照密旨,安化王赫然在需警惕之列。兼有锦衣卫递送的消息,朱厚照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