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厚照,实是必须。但是否闻于朝堂,还要仔细考虑。

  院判和御医胆大包天,为了贪墨竟给天子用假药,委实骇人听闻。

  深究下去,假药究竟是何时流入太医院?除刘院判和几名御医,还有何人牵涉其中?孝宗之前,这种情况是否已经存在?

  一桩桩,一件件,滚雪球一般,定会牵连出无数问题,怕是宪宗时的旧案都会翻出来。

  查还是不查?

  杨瓒不敢做主,也不能做主。

  “此事当报知陛下,其后再做计较。”

  如果可以,杨瓒更想将消息递入内阁。可惜,目前也只能想想。

  “指挥使也有此意。”

  看完全部供词,杨瓒脑袋里似有皮鼓敲响,根本无法理清思绪,当即决定告辞。未料被顾卿拦住。

  “杨侍读且慢行一步。”

  “顾千户还有事?”

  顾卿点头,道:“今日之后,北镇抚司抓捕僧道一事必将闻于朝堂。”

  “鞑靼奸细”能瞒过百姓,却骗不过庙堂文武。

  “今日抓捕之人中,有西番国师,亦有宪宗皇帝亲敕封号的道人,如久查无果,恐将引起波澜。”

  杨瓒侧首,怀疑的挑眉。

  引起波澜?直说言官挑事,不是更容易理解?

  顾千户是武人没错吧?说起话来,竟比他这文官还会拐弯。

  身为功臣之后,又是锦衣卫千户,越过北镇抚司的同知佥事执掌诏狱,会对几个言官没有办法?

  杨瓒百分百不信。

  不过,既然对方提出,杨瓒也不好退却。

  正如先时所言,顾卿帮他甚多,仅是“一诺”,压根无法偿还。

  “此事交于下官,顾千户尽管放心。”

  让这些僧道多在牢中住上些时日,顺便堵住言官的嘴,貌似困难,实则简单得很。

  只要找准人,找对突破口,即便是言官中的言官,斗士中的斗士,在“事实”面前,也只能偃旗息鼓,望而却步。

  回到家中,杨瓒提笔写下一封短信,附上名帖,唤家人送到户科给事中王忠府上。

  “若王给谏不在,将信留下即可,无需多言。”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