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林学士。再不济,也该是资格老的侍读侍讲。杨瓒无论如何想不到,授礼之前,竟有中官自殿中行出,宣他捧诏。

  “陛下旨意,杨侍读莫要耽搁。”

  大典中途,不可出半点差错。纵然是心中没底,杨瓒也只得按下,端正衣冠,随中官进殿奉诏。

  朱厚照高踞龙椅,杨瓒立在丹陛之下,仿佛又回到殿试当日。

  用力咬住腮帮,瞬间的刺痛唤回神智。行礼之后,杨瓒手捧诏书,仍自左门出,步履如飞,赶至午门。

  早有锦衣卫候在门前。顾卿为首,一身飞鱼服,腰束玉带,冠镶金边,手按绣春刀,轩轩韶举,英英玉立。

  两人当面,均未出言。

  顾卿侧身,引杨瓒至云盖中,数名锦衣卫分立两侧,直往承天门。

  城门大开,下方人头涌动。

  在城头立定,杨瓒展开黄绢,下意识清了清嗓子,引来顾卿不经意一瞥。

  镇定心神,默念几句“淡定”,杨瓒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天子初嗣大宝,系万民伏望,以国事为忧,宗社为重……遵大行皇帝遗诏,颁宽恤诸事。”

  “弘治十八年前灾伤地方,流民自归原籍,免责,济以子粮,发还田地。”

  “弘治十六年前各处积欠税粮,酌情宽免。逃亡工匠役夫-自-首-免-罪。”

  “藩王及镇守太监贡献方物扰军劳民,除旧例外尽数停止。”

  “帝陵之余,京城不急工程悉停。”

  读到此处,诏书方才过半。

  余下更有洋洋洒洒百余言,涉及冗食裁减,庄田税粮减免,南北水路重开,啸聚盗匪自首轻查等等。

  念到最后,杨瓒嗓子发干,眼前隐隐有金光闪烁。

  想起能连续宣读上千言,半点不错气息的宁瑾扶安等人,不由得心生佩服。

  看来,无论做哪个行业,都必须有超出常人的本事。于天子近身伺候的宦官而言,察言观色之外,肺活量一定要高。

  “念先帝遗志,诏及万民,大赦天下!”

  诏书念完,杨瓒脸色发白。

  阳光渐烈,头竟有些发晕。

  退下城头时,险些绊到石阶。被顾卿扶住上臂,方才站稳。

  “多谢。”

  手捧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