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愣,来不及细看群臣的反应,忙小跑跟上,唯恐太子殿下突发奇想,跑到哪个偏僻宫室躲着生闷气。

  一阵凉风刮过,殿中落针可闻。

  刘健气得胡须直颤,李东阳神情微沉,谢迁脸上闪过担忧。

  满朝文武都被太子殿下的神来之笔惊在当场。

  事没议完,怎么就起身走人?

  习惯了弘治帝的好脾气,遇到朱厚照,当真是会头疼牙痒,不知如何是好。

  “刘相公,这增兵宣府之事?”

  宣府-军-情-紧急,不能因为太子殿下闹脾气就丢开不管。

  “此事,内阁会做商议。”

  勉强压下火气,刘健仍是眉间深锁。

  刘大夏-欲-要再言,李东阳侧身半步,道:“派遣京军确比从太原调卫军妥当。太原大同均为边塞要地,仓促调兵,定会令卫所空虚。贼虏得悉,难言不会趁虚而入,大肆劫掠。”

  话说得在情在理,刘大夏只能点头,无法继续坚持己见。

  文武群臣从震惊中回神,齐刷刷看向三位阁老,太子殿下就这么走了,他们怎么办?殿下没发话,是继续朝议,还是各回各家?

  “暂且退了吧。”

  内阁首辅发话,左右两班无人反对。

  待众人退去,刘健、李东阳和谢迁没有急着走,一则-军-情-如火,救火拯溺刻不容缓。二则,太子殿下的几番表现,在三人心头敲响警钟。长此下去,绝非国朝之运,万民之福。

  做太子尚可以任性,毕竟上面还有天子压着。

  登基成为天子,继续这样任性,土木堡之变,成化年万氏之祸,近在眼前。

  怀抱满腹担忧,内阁商议决定,命都指挥使陈雄张澄充参将,各率京卫两千驰往宣府。

  “军-情-十万火急,限三日启程。”

  奏请递送到乾清宫,朱厚照再憋气,也不能对家国大事等闲视之。

  看过内阁拟好的敕文,当即加盖皇太子宝印,还在敕文下多添一行字,“凡驰援京卫,人赏银二两,布两匹。”

  敕令发出,朝中似又恢复了平静。然没过多久,这份平静就化为泡影。

  连续三日,文武群臣准时准点候在西角门,却连朱厚照的影子都没见着。

  群臣担忧,以为太子殿下是身体不适。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