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宫里的香茶。

  “杨编修既然伤好了,茶该换一换。”

  茶叶和御膳不同,杨瓒爽快收下。朱厚照了结一桩心事,终于有了笑脸。

  由此事,杨瓒对太子殿下的性格又多出几分把握。

  心思单纯,喜怒形于色,看谁顺眼,必是一门心思的对谁好,当真是个孩子。换成寻常人家,还能夸上几句。在天家,却是不能忽视的隐患。

  每次留下的点心,杨瓒都只动两块,余下的多送给狱卒。

  捧着碟子,狱卒千恩万谢,就差把杨瓒当做玉佛供起来。

  其他的狱卒自然是眼热,暗地里嘀咕:这老小子交了鸿运,不过收拾出一回囚室,托人搜罗一箱杂书,就得了这般好处。宫里的点心,哪怕不入口,只看上两眼,也是天大的福气!

  狱卒间的碎嘴,自然传不到杨瓒耳中。

  顾卿得校尉回禀,令人传来狱中班头。隔日,诏狱中的气氛便为之一变,再无人暗中私语,先时得意的狱卒也收敛不少。

  这些变化,杨瓒察觉到几分。

  有人就有江湖。

  哪怕是小吏,彼此之间也会争-权-夺-利,分出个高低。

  自那之后,太子留下的点心,哪怕再不能入口,他也会就着茶水吞下去。给狱卒的好处多换成银角和笔墨。

  狱卒之子不能进学科举,能识字会算账,他日子承父业,也是极大的优势。

  杨瓒专门默出几篇大字交给狱卒,教以简单的算学。后者的感激更甚以往,像是金砖在前,也比不上这几张纸重要。

  偶尔回想起狱卒弓着腰,脸涨得通红的样子,杨瓒不免有些唏嘘。

  抛开思绪,杨瓒安坐椅上,展开家书,一字一句的读着。

  杨土捧着点心,一口一块,两张碟子顷刻就见了底。

  吃完最后一块,杨土又灌下半盏温茶,再不打嗝。想和杨瓒说话,只见对方看着家书,眉头越皱越紧。

  “留下礼物时,送信的行商可说了什么?”

  “没有。”杨土摇头,随即又似想起什么,猛的一拍大腿,道,“我记起来了,送信的行商和十太爷家有亲,他家的闺女还差点和四郎定亲。”

  什么?

  杨瓒顿时一激灵,差点定亲?为何杨小举人不知道?

  “四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