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br />
  “不知所谓,无需理会。”

  八个字,就是这些上言的最终命运。

  天子沉疴,久不上朝。太子年幼,难承重任。

  鞑靼屡次犯边,边军缺粮少衣,战力每况愈下。开中法刚一提出,宗室功臣便闻风而动,几-欲-令新策胎死腹中。

  三位相公和六部尚书火烧眉毛,这些人不想着为朝廷分忧,为边军解困,整日里长篇累言,一次不问,紧接着就是第二次,第三次。

  真是责人以方倒也罢了,只盯着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有完没完?!

  一个小小的翰林院编修,都能聚起八份弹劾。亏得人进了诏狱,否则,怕要跑到乾清宫门前上言。

  谢迁比李东阳和刘健更为不满。

  杨瓒的农商文章恰合内阁新策,虽有莽撞之处,亦有让人眼前一亮之言。送出名帖,本欲延府详问。现如今,人进了诏狱,别说问,见都没法见。

  “庸人误事!”

  谢阁老发出感叹,刘阁老深有同感。

  李阁老拿起天子敕令,看着上面的内容,忽然定在了“太子”两字之上。

  “于乔若要问策,非是无法。”

  “哦?”

  谢迁和刘健同时转头,打量着李东阳。

  这老狐狸又起了什么坏水?

  李东阳没说话,手指在敕令上点了点,两位相公先是皱眉,旋即恍然。

  当日,太子入内阁观政,被李相公多留了两盏茶的时间,方才离开。

  隔日,文华殿讲读暂停,诏狱迎来一个身份特殊的客人。

  杨瓒正靠在榻上,捧着一本游记,读得津津有味。

  听有人来“探监”,还以为是书童杨土。托狱卒给客栈送信,八成这孩子也不会放心,必要亲自来看看。

  不料想,来人刚一露面,杨编修手中的游记就掉在了地上。

  太子?!

  还有那一身衣服,如果他没看错,压根不是盘龙常服,分明是一身麒麟服!

  “杨编修。”

  见到杨瓒,朱厚照心情很好。

  杨瓒起身见礼,看着这位访问客,当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这位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