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是高兴。

  “难得。”

  连亲爹都如此评价,可见朱厚照不爱读书到什么境地。

  “宣杨瓒。”

  兴致一起,弘治帝便要见见杨编修。

  阁臣不行,翰林院学士不行,同年的状元榜眼皆是铩羽,偏偏这个杨小探花却是做到了。

  太子能安下心来读书明理,讲读经义,怎不让天子心喜。

  “宁老伴。”

  “奴婢在。”

  “开朕的私库,取白金三十两,宝钞五千贯,各色绢帛十匹。”

  天子私库里的绢帛,都是各府及外邦进贡,价值远超金银宝钞,更可作为“货币”通用。一下赏出十匹,寻常大臣都没有如此待遇。

  “是。”

  宁瑾应诺,对杨小探花的前程更加看好。

  两刻后,杨瓒至暖阁请见,本以为天子会询问偏殿之事,未料想,弘治帝半句不问,只让宁瑾捧出金银布帛,道:“尔在京中无宅,宜择佳处置业。”

  皇帝给钱,让他买房子?

  杨瓒傻眼。

  至于皇帝为何知道他在京城没有宅院,根本不用细想。锦衣卫东厂无孔不入,大臣每天吃了几粒米,皇帝八成都知道。

  “臣不胜惶恐,无功不敢受禄。”

  “为太子讲习论道,引其规行端正,便是尔之功劳。”

  “陛下隆恩!”

  杨瓒不得不感慨,弘治帝对太子,当真是一片慈父之心。

  “金既受,无需廷谢,勿为他人知,免于嫉妒。”

  “臣……遵旨。”

  皇帝给钱还要偷偷摸摸,这叫什么事?

  天子不亲臣民,不好。太过平易近人……该怎么说?

  走出乾清宫暖阁,回望琉璃瓦泛起的金光,杨瓒默然许久,仍是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

  申时中,杨瓒回到翰林院。

  彼时,朝考已过,崔铣、湛若水、严嵩等三十人被改为庶吉士。王忠在朝考中列在第三十名,恰好搭上末班车。

  考中庶吉士,并不能马上授官。

  依规章,三十人将继续在翰林院深造,由太常寺卿兼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