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里还有一百余量银子。加上天子赏赐的宝钞,在城中租赁一处宅院尚可,咬牙购置房产,吃饭都会成为问题。

  当真是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明-太--祖-定官员俸禄时,必定没考虑过物价问题。

  “记得寻官牙,莫要寻私牙。”杨瓒道,“若是不晓得,可请客栈掌柜伙计帮忙。”

  “四郎放心,我必会办得妥当。”

  书童答应得爽快,送杨瓒出门时,不忘塞给他-几块点心。

  “四郎带上,不甜,尚能入口。”

  七品编修不用上朝,当值整日,茶水无限量供应,兼有一顿免费午食。但能不能吃好,就另当别论。

  杨瓒路生,特寻了一名书吏带路。

  到翰林院点过卯,又和谢丕顾晣臣一并到礼部签花押。

  所谓花押,即是新科贡士留在吏部的“签名”存档。

  当然,不是随便写一行字就行,必须美观且有独创性,旁人难以模仿。每逢官员政绩考核,升调平迁,都要对照花押以辨明真假。

  官员外放,动辄十几二十年。岁月流转,样子早已大变。期间,吏部尚书八成都换了几任,谁还记得你是谁,长的什么样。

  古时没有照相技术,想要确定真伪,字迹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看着谢修撰和顾编修龙飞凤舞,杨瓒苦苦思索,写废了五张纸,才勉强过关。

  由于杨瓒苦练台阁体,签出来的花押也是方方正正,看着就比别个大上一圈,相当有气势。

  “杨编修这花押签得……很是特别,着实令本官佩服。”

  过了许久,吏部文选司郎中才憋出这样一句话。

  杨瓒淡定点头,坚决不认为对方在说反话。

  三人回到值房,尚未知晓该做什么,圣旨又到。

  “今复立弘文馆,以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谢迁掌管。选谢丕、顾晣臣、杨瓒三人更番入值。逢三日,皇太子到馆中听史,与子诸论经。”

  读完敕令,扶安笑着对三人道:“陛下另言,太子入弘文馆,虽不拜师,仍如学生。三位需尽心尽力。遇有不端,可直言进谏,正心立德。每次讲-习-经义,皆要具条陈奉上御览。”

  “臣等领旨。”

  送走扶安,杨瓒三人互相看看,都有些发懵。

&